文库114
《建党伟业》观后感
时间:2019-05-16 13:33:45 网站:文库114

  《建党伟业》观后感(一)

  圆我中国梦 薪火代代传

  初看《建党伟业》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五年后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再次重温《建党伟业》,影片中那些曾让我热血喷张的镜头,如今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当陈独秀在北大慷慨激昂地演讲道:"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须将民众心中积压了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翻";当五四运动青年学子高喊:"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誓死力争,还我主权,还我青岛!";当蔡锷与恋人诀别时振聋发聩地说出:"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一个个镜头让我热血沸腾,更不觉潸然泪下。在那段政治黑暗、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中,正是那些仁人志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沼泽中前行,只为寻找一条能够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他们振臂高呼,从不惧怕以卵击石。当影片最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圆满闭幕;当十三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昂地读着《共产党宣言》;当国际歌飘扬在嘉兴南湖平静的水面上……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目光、湿润的眼眶和紧握的拳头,我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求索的时代中孕育,在动荡的岁月中成长,在风雨中走过了95个春秋,如今,他正带领着中华民族奔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与我而言,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家中国共产党五口人,祖父母、父母加我如今都是共产党员,可以说,生在一个党员之家。现已80岁高龄的爷爷,是一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了近40年的老党员,很小的时候,爷爷给我讲的故事里党和国家是永恒的主题,对党的精神传承也是爷爷一生从未放弃的追求。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爷爷心中的"党"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让爷爷一辈子服务于党和人民,到底是怎样一种信仰,让爷爷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并鞭策自己的孙辈将其代代相传。我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党对我来说是爷爷坚定的目光,是父母忙碌的身影。上大学前爷爷送给我的党章,我一直带在身上,于我而言,那是家人的嘱托,是信仰的传承!

  祖辈们将自己的青春,将自己的一切交付于自己热爱的祖国和钟爱的党,虽然他们没有在战争年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可年轻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中国共产党员的职责;年老时他们鞭策自己的子女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教育自己的孙辈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怀。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代代相传!

  这不仅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有了小家的传承,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处在这所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的中国石油大学,我们更应该明白时代已经赋予我们特殊的使命。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石油精神,它就在唐岛湾畔咸咸的海风里,它就在荟萃湖的波光艳影里,它就在"创造太阳"下琅琅的读书声里!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共和国的青春岁月中,无数的石油人实现了对祖国母亲的承诺,他们见证着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程,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鲜的工业血液。而如今,这薪火已经传递到你我手中,我们肩负着母校的嘱托、国家的需要。在每一个石油喷涌的地方,都留下"惟实惟真"的校训,都留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都镌刻下石大学子的峥嵘岁月!

  身为大学生党员,是家人带我们接受了党性的启蒙,是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党性的教育。在这条党员之路的开始,我们在前辈的带领下不断向前。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应成为撑起民族未来的脊梁!或许我们的羽翼尚不丰满,我们的肩膀尚不宽厚,我们的脊梁尚不挺拔,但我们要有敢担当的信念、敢追寻的热情。

  95年的峥嵘岁月,无数上下求索的革命先烈,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如今,这薪火已然传递到你我的手中。我们听从着时代的号角,响应者祖国的召唤,新一代的石大学子,新一代的青年党员,定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定将心怀天下,报效国家!

  圆我中国梦,薪火代代传!

  机电学院 材料专业13-2班 谢冰荷

  《建党伟业》观后感(二)

  牛彦雄

  与《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也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史诗性大片,单从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便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来。集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拍出来的电影,其质量还真是没的说。历史事件裁剪得当,演员表演到位,较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历史本身是没有主题没有条理的,而写历史的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视点去观照同一段历史,视点不同,看到的历史画面也就不同,所以,没有人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不过,历史的完整性本来就不必,也不可能过分地去要求。《建党伟业》便是对无主题无条理的历史在一定视点下做的有主题有条理的整合,虽然这种整合未免有牵强和破碎之处,却也不影响其表达效果。影片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起,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向必然。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在论证这一个中心。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中心已经不需要论证了,所以,更直观地说,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在论证什么,而只是在展示,展示出来做个纪念。

  清朝的灭亡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历朝历代,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族入侵,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清代的状况却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欲以与历代相似的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却也要打着"上帝教"这一带着深厚西方色彩的旗号去宣传;再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外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渐加深。这一过程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其中虽表现出很多盲目与天真,但其勇气与识见却是不容低估的。

  辛亥革命虽然很不彻底,却将一种新的政体展示给世人,让人们看清封建帝制的落后,自此之后,不管革命走向哪个方向,人们心中都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决不能再走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上去。袁世凯、张勋等人的复辟成为短暂的闹剧便可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的教训让又一代的革命者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没有属于自己的群众基础,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身上,怎样处理这个包袱,影响着中国人前进时要迈出的每一步。

  所谓传统,说白了,就是全民族共同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历史,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如何从文化根本上改造中国人民,这是留给下一代革命者的任务。

  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

  要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习惯,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你对它们说,屋子太热了,开个窗子吧,他们肯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把屋顶给掀了,他们肯定会答应开窗。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的偏激性,便是因于这种状况。

  这一运动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立,而在于破。即不在于它将中国文化引向一个多么好的境地,而在于它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至于将解救出来的人们引向何方,这是后来者们要继续努力的任务。虽然在文化上它还未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方向,但在政治上,对于共产主义的引进,却给迷惘中的国人找到了一剂良药。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爆发了,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它以更激烈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状况。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时受到的阻力还只是军伐们为一己私利而发动的,而此时,无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的反对。五四运动后,工人这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此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共产主义的一步步深入,随着革命热潮的一步步涌起,共产主义的引进者、宣传者李大钊、陈独秀们意识到了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必要性。

  于是,经过重重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做展览,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社会的进步总结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看着那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文化指出一条另人满意的道路,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仍然在探索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诸多决定,重新提出了对文化的重视。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文化的兴盛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中国文化还能靠谁?

  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和"的思想,这本无可厚非,但"和"久了,人的斗志便会消磨殆尽,人们习惯了去习惯一切,随遇而安,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确是"伟业",但中国的现状,还远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电影里陈独秀说了一句话,"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我想这话正可时时警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五四青年当为我们的榜样,大可不必等到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才挺身而起,何不让热血时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一切旧的事物都曾经是新事物,都曾经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都曾充满生命力,但这种新生的活力总会随着时代而渐渐消逝,中国共产党亦不例外。虽然一再强调与时俱进,但如今的党员质量与初立时已是天差地别,十八大以来的各路"老虎""苍蝇",可见一斑。党员质量跟不上,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与前面所说的当下青年一代相同,没有建党时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没有步步紧逼的威胁,党的热血也已逐渐消退了。这是我们应该时刻反思的问题。可喜的是,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问题已经在一步步强化,已经在一步步入心入脑。

  建党之所以为"伟业",非止于其建,更要看其恒!

  《建党伟业》观后感(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其中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建筑工程学院 建环1401班 张忻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建党伟业》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104808.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