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教育督导的一种创新——研究性评估
时间:2019-05-20 13:23:31 网站:文库114

从“站着”到“蹲下”的转变——记哈尔滨市南岗区的研究性督导评估改革 这种情形在基层、在学校都不陌生:上面要来人督导评估了,这厢便紧着忙活接待,因为事关办学水平、学校声誉。于是除了紧张准备各种资料、汇报稿,还要安排欢迎、生活等等事宜。一阵紧忙活,送走了领导、专家之后,仔细思忖,不少都是走过场的事,于地方、学校的发展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时间长了,表面文章做得多了,下面会把这种常规的工作当作一种负担,当然不会真心欢迎这样的检查。 但是如今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督导检查有了新的内涵、新的方式和新的局面、新的效果,督导检查成为了深受学校欢迎的事情。 缘起 南岗区在1994年率先在黑龙江省通过“两基”验收后,1996年又通过了国家验收,并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区。从1997年起,该区在确定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与推进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工作策略后,根据工作部署,对全区中小学实施了一轮全面的督导评估。这次督导评估工作,虽然出发点并不想给学校增添麻烦,但事实上还是给基层学校增加了许多负担。 从那儿,南岗区教育督导室就在考虑和探索:如何在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中另辟蹊径,既不给基层学校造成很大负担,又能切实发挥督导评估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督导部门应有的贡献?去年,他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研究》的实验任务。在研究中,本着“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原则,在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逐渐建立起一种积极有效的工作模式:“研究性评估”。 实施 “研究性评估”,就是督导评估人员和被评估学校一起,根据有关评估方案及其标准,通过评估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学校工作和发展深入地探讨、研究,进而形成质性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 “研究性评估”强调的是“研究”。南岗区教育督导室改变了过去单纯检查评价、然后给学校定性的办法。他们深入到学校,抓住当前教改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并结合学校和校长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和学校领导、教师坐下来一起研究他们关心而又困惑的问题,总结学校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种评估方法,深受学校的欢迎,而且产生了督导人员与学校领导、教师间的互动。 实施中,一条线路是学校在督导人员的组织指导下,对照评估标准进行全面的自检自查,而不是在得到要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后,处在一种被动的应对评估检查的忙乱准备之中;另一条线路是督导人员在对学校发展现状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制定对学校评估的具体方案,确定评估中主要要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学校进行评估。 学校自评:在这一环节中,学校根据评估要求和标准,在校内组织广大师生乃至家长,就学校工作相互征求意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和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这种为学校发展进言献策和自觉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纠正工作偏差的自检自查、自我反思,会大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融合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工作水平。研究性评估十分强调这一环节。因为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没有被评者的自觉和主动参与,任何评估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对学校工作的集中研究和评价:督导人员在阅读了自评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确定督导评估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评估标准要求对学校实施督导评估。督导人员采取平等的态度,实行民主的合作方式,对学校的自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进而使两者达成共识。评价结论便是协商研究的产物。在评估实践中,因为这种督导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就欢迎,就积极合作,就认可评估,就最终达到了督导评估的预期目的; 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和提高:这是对学校集中评估的后续行为,是就有关重大问题到学校去了解改进的情况,并继续对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环节的落实,不仅是对督导评估成果的巩固,也是开展下一轮督导评估的基础。 一个实例的解说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制定了“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5年发展目标。围绕这个定位,学校在自评中,把发展目标和学校各方面工作情况都原原本本地交给教师。大家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突破口锁定尽快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上。 在自评中,以教师自由组合而形成的学习团组在育红小学创建起来。九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团组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变成了大家的共同理想。团组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提出问题、困惑——深入研讨、提升——应用实践、验证——最后反思、总结。现在教师们不仅是带着教学中的问题来学习和研讨,而且还带着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来学习和研讨;不仅促进了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而且对学校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今年结合“双评”活动的开展,学校决定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教师良好的群体形象。而育红小学教师的群体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交给了学习型组织。各学习团组在首席教师的引领下,提出了很多关于教师群体形象的提案。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教师们在教代会上举手通过,确定了育红教师的群体形象应该是“与时俱进,敬业奉献,学习创新,合作发展”。这种共识,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自评中,学校感觉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如何唤起这极少数人的责任感?问题再次交给了学习团组。达成的共识是,把每一个人放到集体中去,用集体的力量感召他。学校也相应调整一些具体的工作措施。如今年的艺术节,就打破了以往的做法,把以班级为单位自己练节目变为以学年组为单位,发挥学年组的集体力量,拿出本学年最高水平的节目。科任教师也是以组为单位领任务。像音乐组负责整个节目的导演、串场;微机组负责灯光屏幕、舞台追光;美术组负责会场布置;体育组负责音响等等。在这样的小集体中,能够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才能。结果艺术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自评还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去年新学年开学初,有的教师对学校有意见,觉得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但与科任教师的工作量相差悬殊,造成有的班主任心里不平衡。根据这种情况,学校马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增设了奖励,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实施一学期以来,效果非常好,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自评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问题迅速地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这种自评,比他评更具说服力。(本报记者苏婷) 【评说】 为素质教育做“环保”当“保健医” 研究性评估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一种借鉴、一种办法、一种机制、一种体系、一种新的评估行为;同时这种评估正确处理了督导和学校的关系问题,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环保”和“保健医”的作用。也就是说,既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了及时的保障。这两点充分证明了,研究性评估的做法、指导思想、基本工作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家副总督学钱一呈) 研究性评估是一个创举 “研究性评估”模式摆正了督导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警察与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我监督你、我批评你、我拿一把尺子来衡量你。那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寻找一条发展道路、推动学校向前发展的关系。“研究”这个词,涵盖了各级各类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目标就是谋求一种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性评估”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是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一种制度,是一个创举。(国家督学温孝杰) 多一些这样的创举 “研究性评估”的提出和形成源于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源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督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源于转变政府机关职能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改进的需要,源于基层学校对督导部门的新希望。 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包含了“普九”督导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但它又应该有别于“普九”督导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普九”的督导评估刚性指标多,“软件”方面要求相对较少,条件也较低;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更注重于办学思想、课程改革、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基础教育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变化,催生了“研究性评估”。 在学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对此,学校管理者急需的不是教育督导部门随机的、临时的、一次性的检查式督导评估,他们需要能够为学校提供一种方式、一种基本工作途径的督导。 督导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评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支持、帮助、指导的过程,是和学校共同确定发展主题、找到发展切入点的过程,而不应成为下诊断、评优劣的一次简单评价活动。教育督导部门在对学校实施评估的过程中,帮助学校建立起自评的机制;帮助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并使这种机制成为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渠道和手段,这样就使平时的工作得到灵活而又广泛的延伸。 这样,在督导部门对学校实施督导评估的过程中,学校的自评结果就能与督导评估有效地对接,在督导评估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那么,督导评估工作最终才能真正达到“督”和“导”的目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 学校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行,教育督导评估的功能正在得到加强,区(县)教育督导评估自主发展的空间正在扩大。面对正在进行的深刻的教育改革,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应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进,以真正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作用,的确是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我市南岗区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在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验,构建了“研究性评估”模式,探索了一条对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进行督导评估的途径。 “研究性评估”的构建,体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坚持了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思想;强化了主体责任意识;注意到了区域这个系统整体的均衡发展;强调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督导评估观;充分关注到了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工作。 在对中小学校实施研究性评估的实践过程中,督导人员既依据评估标准,又不唯评估标准是从;既评价学校的工作,又更注重对学校工作的总结和问题的研究;既体现了督导部门的积极主动,又唤出了学校对督导评估的热情;既强调学校自评的重要性,又积极创建具有学校特点的自评载体;既注意从全系统推进督导评估工作,又力求一个一个学校个体在督导评估中实现学校发展的大突破。在实践中,这一评估模式已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普遍欢迎。(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石永明) 【专家视角】 与时俱进的督导改革 随着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在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督学工作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县级教育督导部门的工作重心将更直接地面向学校。但这种工作重心的转变未必是容易的事,学校未必欢迎。在教育分权改革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学校的自主性要求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果还坚持传统的以行政权威为特征的督导评估方式,学校必然会相应采取“你评估,我应付;你检查,我作弊”的应答模式,督导评估工作就会毫无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岗区研究性评估模式的提出和实践极具意义和创新精神。研究性评估立足于参与式评估,督导评估主体与督导评估对象以有利于学校健康和迅速发展为共同愿景,利益共谋,良性互动,从而形成了以督导评估带动发展、以协商解决研究探究问题的良性督导评估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南岗区教育督导部门对督学工作的积极探索、对督导工作服务性定位的深刻理解。 研究性评估立足于问题发现——诊断——解决策略,从督导评估对象的实际出发,尊重督导评估对象的“个体差异”,以过程跟踪、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并建立起了以自评——集中研究——评价——督促改进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流程,为提高督导评估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 在研究性评估的实践中,教育督导评估人员不是以一定之规去审视学校,而是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和学校一起去发现探究问题;然后针对学校具体问题,综合学校和行政、家庭等多因素,全面寻求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以过程研究的开放性、包容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实现了督导评估由终结性向形成性模式的转换。这种工作思路和方法贯穿了现代督导评估的科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督导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评估是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为前提,以研究为切入点的工作模式,它带动了学校多样化的评估尝试和教育教学改革。从南岗区参与课题的多所学校的评估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十分鲜活的评估案例,既有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继承与发展;也有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新举措和新思路。研究性评估作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总课题中涌现出的新尝试,已经在这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马晓强) 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新尝试 研究性督导评估模式首先具有平等性。评估伊始,督导者就把评估和被评估双方定位在平等的地位上。例如对具体评估指标的达到度,评估和被评估双方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实事求是地对每项指标进行确定;再如对学校的评估结论,评估和被评估双方共同协商、深入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由于评估结论是双方共同工作的产物,是双方认可的,因而被评估学校是心服口服的。这就改换了以往一些督导评估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评估方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使被评估方感受到一种君临天下、声势逼人的压迫感,结果便消极被动,战战兢兢疲于应付,处在一种“挨整”的地位。我们在以往的督导评估中,有时由于双方定位不准,评估者主观的、先验的成分多,致使在听取评估结论后,被评估学校领导常会说一些诸如:“对我们的成绩评价过高,我们会把它看作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的问题准确中肯,今后下决心改正”之类的言不由衷的场面话。这样,我们评估的预期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研究性评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参与面广、互动性强;自评与他评结合,自查自评被更为看重。在自查自评过程中,学校按照评优的方案和评估标准,广泛发动、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自

[1][2]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督导的一种创新——研究性评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287593.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