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文心理压力
时间:2019-05-22 09:38:05 网站:文库114
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文心理压力
  
  “一个儿童的心理也是一个世界”,小学生怕写作文依然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问题。作为施教一线的老师,如何在新观念指导下全方位改变教法,实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在作文时,真正获得心灵的放松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生的作文心理压力。
  
  面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压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减轻这种心理压力,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一) 引发作文需要,减轻心理压力
  
  袁浩在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研究中指出(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要减轻学生作文心理压力,克服作文消极心理,使学生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进人“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
  
  1、兴趣激发,情感召唤。
  
  所谓“兴趣激发和情感召唤”,是指教师出示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情绪,甚至因为受到“内容”的感动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先生认为“在作文训练,能不能给你一个启示,激发你的作文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调动你的信息贮存,唤起你的有效记忆?这个启示就成为开启你思维的大门,打开思路的钥匙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要具有这种功能的触发,这是最可贵的触发,使学生敏感地发现有东西可写,有必要写出来,而且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有情可抒,不抒不畅。这种作文冲动会把学生推进到自觉训练状态,作文就会成为学生自身需要的自然性的作业。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2、命题诱发,尽其所及。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的作文题目应成为一种“诱因”,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库房的大门,激起作文的需要和欲望。
  
  命题内容要紧贴儿童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同学间的趣事,队活动时的笑声; 刚学会的小实验,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公园里的见闻,街道上的变化;起飞的飞机,喧闹的山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经过情感体验而贮在记忆库房之中。作文命题贴近儿童生活,就能拨动儿童的心弦,触发记忆,引起倾吐的需要,就能让儿童把自己内心的意思和情感借助作文题目,集中起来,加工整理,倾吐出来。
  
  3、思路拓宽,表达自由
  
  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要拓宽(展)自由表达的时空。“自由表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基本精神。正如《儿童参与权》一文指出的,“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达到其对有关事项的参与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学生是不可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1、拓宽选材的范围。课内作文的选材要求不要过严,可有限度放宽。既然是作文教学,要有个教学的体系,课本中作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作文教学的序,每次作文都有一个选材范围,假如在这个范围内学生实在无材可选的,可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要求围绕一张家庭照选材,可放宽至从家庭成员间的事中选材。课外练笔,可无限制放宽,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要的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内心的表白。
  
  2、尊重表达上的自由。学生写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说出来,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去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的有不健康的思想流露出来了,老师更便以疏导。由于心理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有的同学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万紫千红才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 .
  
  (二)提高作文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我想只有提高作文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写得好作文,获得成功,以此消除作文的恐惧心理,厌烦心理,减轻作文心理压力。
  
  1、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知觉、观察是儿童从生活中捕获作文材料的最基本的途径。我们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遵循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规律,精心设计教学,通过科学训练,不断提高儿童对生活的捕获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聊天作文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作文材料的捕获能力。
  
  1、做做、玩玩、聊聊、写写。放风筝的季节,可以让学生做风筝——放风筝——聊风筝——写风筝。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到了生动的写作材料,因此他们做得起劲,玩得高兴,聊得开心,写得精彩!
  
  2、走走、看看、聊聊、写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结合朱自清的《春》,我让走走、看看、聊聊、写写。去乡下田野感受泥土的气息,去看看绿得发亮的树叶,去品味春雨的细腻,去抚摸柔嫩的小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这样得以落实。
  
  3、读读、想想、聊聊、写写。选学课文《七色花》,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我借题发挥,让学生“发散”一下,假设自己也有一朵七色花会出现些什么事呢?同学们尽情聊起来:有的用花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有的用花瓣修补地球周围的臭氧层;有的用花瓣勘探出地下丰富的矿藏;有的…,他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写出了生动的《假如我也有一朵七色花》。
  
  4、画画、猜猜、聊聊、写写。俗话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我采取了画中聊、聊中写的习作指导办法,结合班队活动的世纪漫画大赛,让学生各自构思画漫画,再相互猜想内容,组织聊天,选材习作。有个学生画出了“猫鼠交友”的优秀漫画,同时也写出了新颖的佳作。这种活动不仅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趣。 此外还有编编、演演、聊聊、写写和察察、访访、聊聊、写写等方式。
  
  2、表现能力
  
  学生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象,抒发其胸臆,培养其表现能力,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把随手写写、有感即写当作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看作是生活的一个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种种困难可能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学生写完以后,老师不要要求太高,而要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哪怕只有一句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让学生觉得遣词造句、谋篇成文原来并非什么登天的难事。
  
  3、评价能力
  
  培养评价能力,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教师不但是学生作文的合作者、促进者,还是学生作品的欣赏者,引导学生恰当的评价自己的作文,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从而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怎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悟自省中评改作文、提高作文能力呢?笔者的实践证明:应该创设诱因,从“评”入手——让学生也来当“老师”评价“学生”的作文。身份角色的变化触发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罗森塔尔效应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创设诱因,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动机,适合小学生那种喜新好奇的心理。学生互动评改作文从心理需求、自信心、情绪情感等方面形成一种良性的外化过程,这是学习主动性形成的雏形。而且学生从个体评价中能激发对方法的探索,讨论标准,确定步骤,获得评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运用自己对作文的元认知对别人的作文进行尝试,实现了对别人作文的评价。一旦这种评价得到承认,增强自信心,获取满足感,就会激起积极的情绪情感来推动学习行为,实现评价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切从心灵开始 ,让我们还原作文教学的本真状态,深入了解学生对作文对写作的认知和接受心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作文心理,丰富他们的心灵,使作文教学注重人性并且关注内心。
  
  主要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教网)
  
  2、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3 、谈永康《在自由表达的天空翱翔》(人教网 2001.11)
  
  4、林润生《培育语文素养 发展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

[1][2]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减轻小学生的作文心理压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24855.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