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从麦收看七十年巨变
时间:2019-08-28 10:10:48 网站:文库114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从麦收看七十年巨变

  我是一个八十多岁的农村老人,在我印象里最深,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每年五月的割麦子了。从解放前的人拉磙碾场,到现在用上大型收割机;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割麦子,一个汗珠摔八瓣,到现在玩着手机,看着视频就把麦子割了,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五月麦收正是天热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如火,头顶毒花花的太阳烤着,脚下是晒得发烫的土地。好不容易有阵风刮过来,也是火辣辣的干热风。这样的天气,就是不干活,人也是浑身出汗。可为了嘴边上的一碗饭,人们不得不冒着炎热在地里割麦子。晚上回到家里,累的连炕也上不去。怪不得古有“男怕割麦子,女怕坐月子”之说。

  解放前,我年龄小,不能顶个大人干活割麦子,可是碾场时,倒可以帮着大人拉拉磙。麦子割下来,是要摊在场上用石磙轧才能把麦籽脱下来。少数有钱人家,家里有牲口,碾场时可以套上大骡子大马拉石磙碾场,大多数没钱人家只有靠人拉磙碾场了。碾场的石磙圆圆的又粗又长,少说也有四五百斤重。我爷爷,我奶奶,我爹我娘,四个人拉磙,使足了浑身的劲,也只拉的石磙“吱——吱”刚转圈,我看了也拴了根绳帮着拉。爷爷头上的汗水,顺着他满脸的“玛利亚纳海沟”往下流。奶奶是小脚,在摊得厚厚的麦秆上迈不开脚,走一步摇三摇,光想跌倒。娘的破花褂子全让汗湿透了。爹光着膀子,拉着一根细麻绳,绳子都缩到肉里了。我拉了一条小短绳,开始还能跟着走,拉着拉着就跟不上了。爷爷看了看我那弯弯的拉绳,笑着说:“看俺孙子挂多大劲,绳子都拉科柳(弯)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彻底翻了身,但生产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特别是麦收,从单干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大公社,基本上都是人弯腰割麦子,石磙转圈碾场。大公社时虽曾一度用小拖拉机拉石磙碾过场,但还得人挑麦秸扬场。人一杈杈把长麦秸挑出来,还要一锨锨去扬场。虽说有了进步,但变化还不太大。直到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土地下放包产到户后,才有了新的改进。

  有人发明了一种大炮筒子式的脱粒机。就是用一个油桶,安上轴,焊上刺,用电机带。只要合上闸,把麦个子往大炮筒子脱粒机进口一填,一个大麦个子“轰”的一过去,麦籽就打下来了。这要比碾场时要摊、要晒,还要挑麦秸要省事多了。再说也不用那么多人了,三两个人就干了。备受农民的欢迎。不久,正规厂家生产的脱粒机就普及了。

  脱粒机好是好,可是用脱粒机打场,这活太苦太累又太脏了。脱粒机的进口,每次只能填进一个麦个。一亩地要割一二百个麦个。有个三亩五亩地的,算算需要有多长时间才能打完?往往是怕下雨抢时间,一家子为了打麦子,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天一夜还打不完。再一说,打麦子活可脏了,又是尘土又是麦糠,戴着口罩还顶不住。人从脱粒机上下来,浑身上下全是麦糠尘土,人的鼻子脸都分不开了。人不死也发个昏。

  好在没多久,苦日子过去好日子来了:改革一开放,全国大发展了,彻底改变了农村生产模式。犁地不用牛了,耩地不用耧了,浇地不用靠天等雨了,小麦收割也不用再发愁了。特别是五月麦收。一到五月,小麦还未熟,头两三天,大型收割机就来了。只要村委会大喇叭一广播:“收割机到地里了!”你尽管拿着口袋,开着车去地里等着拉麦子吧。人到了地里,说清自家的地头,你在那玩着手机,收割机就开始给你割了。只见收割机轰轰开过去,麦子割掉了,轰轰再开回来,就是满仓金黄的干净的麦籽。愿意拉回家的可以拉回去,不想拉回家的,地头就有收买小麦的,当场交易,拉去一过磅,票子就可以装进口袋里了。

  现在过五月割麦子就这么简单。这和过去五月割麦子,人拉磙碾场,脱粒机打麦子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是麦收,其他战线,各行各业变化更大。全国上下真是日新月异翻天复地的变化。

  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七十周年,改革开放也不过四十年,变化就这么大。再过三十年,到了祖国百年大庆的时候,祖国将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从麦收看七十年巨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27415.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