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乡村干部“勤学善思、精益求精”心得体会发言稿
时间:2019-09-15 23:38:03 网站:文库114

乡村干部“勤学善思、精益求精”心得体会发言稿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想围绕三个关键词“勤学善思、精益求精、不忘初心”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勤学善思

  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当前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静不下心,沉不住气的问题。一方面,观念不够新,思路打不开,工作缺激情,创新无手段,尽管努力不小,辛苦不少,但在周而复始的工作运转中,虽有苦劳,却少有功劳;另一方面,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影响了大局,这表面是看具体工作操作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现有的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也就是“知识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善于学习,没有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不学习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的,是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论是会议上的发言、调研时的谈话,还是出访时的演讲、报刊上的文章,都能旁征博引、融古通今、深入浅出,就是他坚持学习、长期积累的结果。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在当时前途未卜的艰苦条件下,他可以说是“有个针缝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故事一:带一箱子书下乡。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在延安开始知青生涯。曾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当时村里有个比较精明的后生帮知青们扛箱子时,拿了习近平一个体积较小的箱子,以为会轻松一些,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来才知道,那个箱里面装了一箱子书。

  故事二:田间地头看字典。到农村插队后,青年习近平

  求知若渴。上山放羊,都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

  故事三:131里借书131里讨书。习近平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1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那位知青又走了31里路来取回这本书。故事四:煤油灯熏脸。习近平在插队时,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那时候不通电,到了晚上就点一盏自制的煤油灯,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每天都要看书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青年习近平的读书之道启示我们,获取真正的知识,需要克服浮躁之气,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树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只有学得精彩、才能干得出彩”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学习、丰富知识、增长见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工作中总会一些“差不多先生”,对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差不多”心态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归根到底就是不善于思考、没潜心钻研。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要养成总结反思、举一反三的习惯,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提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举措,做到“真学、善思、会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精益求精

  对待工作,大多数人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成事情来做,另一种是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事情”与“事业”一字之差,往往就成了失败与成功的分水岭。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独具匠心的老木匠,受雇于一个老板,老木匠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深得老板的青睐,忙碌一辈子的木匠年岁已高,准备退休颐养天年,老板听了后非常惋惜,再三挽留不得已,于是就请老木匠为他最后做一件事,就是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推辞不过,只好答应,盖起了最后的一座房子,但这一次他干活全然不同于以前的那种精益求精干活的劲头,在做工过程中,他每一个环节,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得过且过。时间不长,老木匠草草完成了老板交给的任务,当他把这所木房子交给老板时,没想到老板对老木匠说:“你为我干了一辈子的活,现在回家我也没什么可给你的,现在就把你最后建筑的这所房子送给你的礼物吧!”老木匠这下傻了眼,后悔自己当初没能尽心尽力建好这所房子……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木匠,每天,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如果没有竭尽全力,终有一天会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而且人生的房子无法重建。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的生活。

  所以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在为领导、为单位而工作,其实从长远看,是为自己,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这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以主人翁的心态,以工匠精神对待事业,将来才不会为自己所盖的房子留下悔恨。

  三、不忘初心

  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在工作之初都是充满激情,干劲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的工作状态慢慢就出现了差别,甚至养成了一种惰性。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当你全力以赴了,你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当你感觉累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

  在马云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到了著名的“荷花定律”,大家可能都听过,今天和大家重温一下,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到第31天的时候,就开满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第15天!其实是错的,答案是第29天。第一天开放的只是很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池塘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池塘另一半。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但渐渐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比如不少党员干部在艰苦奋斗后自觉看不到“未来”,于是就失去干事的初心和拼搏的动力,开始钻营“不干事不出事”的路子,最终把自己困在了荷花盛开的第29天。

  所以,成功者到最后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靠运气和聪明,而是靠毅力、信念和坚守。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都要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乡村干部“勤学善思、精益求精”心得体会发言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27933.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