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时间:2019-12-30 17:02:48 网站:文库114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本文简介: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暑假去长沙,在师大出版社拿回一本关于“文本细读”的专著。读完后只知道著者对文学现象研究很深,结论很独到,让人大开眼界。却对“文本细读”的概念不甚了了。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不仅要看到文本(一个短语、句子)的字面意思(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还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找到作者想要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本文内容: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暑假去长沙,在师大出版社拿回一本关于“文本细读”的专著。读完后只知道著者对文学现象研究很深,结论很独到,让人大开眼界。却对“文本细读”的概念不甚了了。

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不仅要看到文本(一个短语、句子)的字面意思(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还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一层次的含义。除此之外,还需要辨别出在整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手法和模式。

耶鲁的美女教授以丹尼尔·凯斯的经典之作《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为例进行解释:

一个特别愚笨的人,做了一个手术,突然变得特别聪慧。这没有给主人公带来快乐,反而带来了羞耻和痛苦。因为他意识到他原本认为是朋友的人不再是他的朋友了。

为了形容主人公的这种震惊和羞耻,书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像什么都没穿一样,我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我觉得万分羞耻。”在西方文学中,这个形容显然和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异曲同工,亚当和夏娃在误食禁果以后,对上帝说他们感到羞耻,想要躲起来。这是西方文化中形容人类失去天真的最为经典的寓言。

“文本细读”要求读者能够发现这处形容和圣经语言的共鸣——失去天真就永远不能回归天堂。

过去那种虽然愚笨却很开心的状态,被突如其来的聪慧彻底毁掉了。得到智慧这件事情到底是一种善意还是罪恶?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精髓:它从文本的原始含义出发,观察它与更大主题的共鸣;然后,利用这种共鸣去重新解读原来的对象。

把这种理解换一种环境,可以表达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此时的山和水是被更新的,更大的哲理思想观照过了的。

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写作

心灵的约定

初三(12)史迪睿

那是一座名为“数学”的山峰,我站在它的脚下,望着那遥不可及的顶端,我对它许下诺言:“总有一日,我将望尽山中的美景。”

初次对数学痴迷,是在初一。在那之前,数学在我心中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物品,枯燥、乏味。偶然间,我从同学的口中得到了“虚数”的概念。一套异于过往所学的数学领域进入了我的视野。数学的大门悄悄的对我打开了一条缝。

“继续向前吧,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攀上这座名为数学的高峰吧。”我跟自己约定到。

数学的大门经我的推动,背后的世界渐渐地被我所看到,所了解。不知不觉中,数学已然成为我的爱好,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为了攻克数学难题,常常会坐到深夜。“为了严谨”,我对渐渐萌芽的“数学精神”做出约定。

我开始了解数学史,了解一个个公理定理背后的故事。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万物皆数”,但他的一位学生发现了“√2”,这一发现打破了毕达哥拉斯的观点,他们为了隐藏着发现,背弃了对“数学精神”的约定。那位学生坚持了自己的“数学精神”,最后以死来贯彻他的证明自己的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数学家率先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他想独有这解法;在这同一时期,另一数学家也得到相同的解法。为了一决高下,他们举行了一场竞赛,结果却是最先发现的数学家失败。他选择了以死为自己正名。

不成熟男人标志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英勇地死去,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卑贱地活着。以此看来,那位以死正名的数学家是不成熟的,他没有坚定的“数学精神”。

第二次数学危机,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公理化运动。这一个个宏伟的数学历史,丰富了我在数学上的道路,我想,数学之美,或许就是因为他能找到一个规律,使得他对所有的现象的理解都成立了。

为了完成对数学的约定,对“数学精神”的约定,我仍在向那顶峰攀登着。

胡老师点评:

史迪睿写“数学精神”,先是读“数学史,了解一个个公理定理背后的故事”,数学史只是原始文本,故事只是原始故事。

作者发现数学家的故事与作文题目“心灵的约定”有很多的共鸣,几个数学家都是先发现数学奥秘,然后又以数学的名义献出生命的,“追求数学之美,是数学人的心灵约定”。

于是,作者用哲理去观照“数学精神”,“以此看来,那位以死正名的数学家是不成熟的,他没有坚定的‘数学精神’”。因为“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卑贱地活着”,为名轻生,有悖于“数学精神”。

走完了文本细读的“三步走”思路,可以看做文本细读用于写作的经典做法。

心灵的约定

初三(10)王祉鉴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洒了到大地,黑暗的天空被划破,我便捧着一杯咖啡,拉开窗帘,吹着清晨独有的凉快风。我循着那条熟悉的路径,坐在藤椅上,长舒一口气,从玻璃桌上拿起一本书,熟练摊在膝头,接受着一位文学巨人的精神力量。凉风兮兮,撩动着书页,而我的记忆也随着书页翻动,找到了那次约定的情景。书的封面上写着《飞鸟集》,泰戈尔著。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和外公住在一起,他平常爱好收藏古玩,自己也写一些字画,他甚至可以一下午就端着一杯绿茶,在书房里端详一幅画。沧桑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名状的表情,像是满足,也像是悲伤。他很喜欢外国名著,经常叫我与他一起读。他将我抱在臂弯中,嘴随着手指的移动,说出一句句我难以听懂的话;我总是听到一半就厌烦了,他倒是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他有些乏了,就叹一口气放我走了。我不记得什么,只记得叫“鸟什么”的,还有零散如碎片的记忆烙印在我的脑中。

六七岁的我只懂得看漫画,对于这些诗句,我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有个印象罢了。

我与泰戈尔第一次精神上的接触是在外公的带领下完成的。他的一字一句的诵读,让我记忆中反复出现了他的影子。

过了两年,我随父母来到了新的城市,我带着记忆来到了新的环境。我在浏览课外读物时偶然留意到了“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散失在脑中的片段迅速浮现起来,我查看书名——《飞鸟集》。我立刻赶去书城,去寻找记忆。

当我翻开它时,手指点读着每一句诗,熟悉而又陌生,脑中浮现出外公第一次引导我与泰戈尔的进行精神交流的情景。不同的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已经长成一个少年。我逐渐抛弃了以前读诗的那种浮躁,在我和他心灵交融的那一刻,我的心灵也安静了下来。

当我读到“人走进喧哗的群众去,是为了掩没他沉默的呼号”,我能体会到泰戈尔对平凡的思考。当我读到“你把错误拒之门外时,真理也被隔在了外面”,我能引发对自己错误及解题过程的思考……每当我阅读他的心灵作品时,我的心也会平静下来,无论我有多么烦恼,他总是用深邃话语让我忘却它们,沉浸在他所塑造的精神世界里,让我进入他的心灵,与他交流。

此刻,我与他做下一个约定,他会在我懊恼于失败与忧虑时给予我一丝曙光,让我的时间慢下来,心静下来。

胡老师点评:王祉鉴写泰戈尔的诗让自己“接受着一位文学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这种思维。

先接触泰戈尔,“对于这些诗句,我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有个印象罢了”,都是原始状态的。

后来,发现泰戈尔的诗与“心灵的约定”这个作文题有很多的共鸣。

于是重新解读,“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人走进喧哗的群众去,是为了掩没他沉默的呼号”“你把错误拒之门外时,真理也被隔在了外面”,可以感悟出“阅读他的心灵作品时,我的心也会平静下来,无论我有多么烦恼,他总是用深邃话语让我忘却它们,沉浸在他所塑造的精神世界里,让我进入他的心灵,与他交流”,泰戈尔的诗已经能够净化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心里疑惑了。

因此,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文本细读用于写作的思路。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细读,及其应用,文本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本细读”及其应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33650.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