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时间:2020-01-02 17:22:55 网站:文库114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本文简介: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我出生于西北农村,是典型的草根,来自底层社会。从小到大,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物质的匮乏,主要是文化的贫瘠,这就是当年觉醒的我,一心一意想走出大山的主要原因。我最早接受到的和文化活动有关联的事是,过年时村民自发组织演唱秦腔;和文字有关的最早记忆是教科书。在小学阶段,能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本文内容: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我出生于西北农村,是典型的草根,来自底层社会。从小到大,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物质的匮乏,主要是文化的贫瘠,这就是当年觉醒的我,一心一意想走出大山的主要原因。我最早接受到的和文化活动有关联的事是,过年时村民自发组织演唱秦腔;和文字有关的最早记忆是教科书。在小学阶段,能打开眼界的书是在乡村邮局订阅的《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学习报》。我第一次见到的真正和文学有关的第一本书是杂志《民间文学》,我家里有一本前面残缺了许多页的《封神演义》。在整个小学阶段,这些就是我的文学阅读启蒙。

初中的阅读相对宽泛一点了:琼瑶的小说,金庸的武侠都有接触。一些流行杂志也能借阅了。要特别感谢我的舅舅,一个山村里的读书人,一个命运多舛的农民,他收藏的电影画报和一些纯文学作品,奠定了我对文学和电影艺术世界陶醉与向往。《重放的鲜花》,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陆文夫的小说《小巷深处》,我对它记忆尤深,这也可以看成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接触纯文学作品。著名的伤痕文学,郑义的短篇小说《枫》是我初中时代在文学作品中第一次了解十年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记得当时的我,在亲戚家的土炕上,阅读小说时眼睛里含满了泪水。还有就是初中教科书里涉及的文学常识,都成了我的文学阅读积淀史。

大量的纯文学阅读,是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时期。前几天和办公室的同事聊天,他说四年师范学习的内容,究竟对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有没有用?我还是很怀旧的发了一通议论:有用啊,四年师范学习机会绝对是我们这些跳出农门孩子的幸运。可以这样说,正是师范学校四年的阅读史,让我的精神脱胎换骨。师范读书时期,从古典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到外国名著,都有大量的摄入和汲取。就连雪莱、裴多斐、惠特曼等的诗作,我都是大量的阅读了,还做了许多笔记。尼采、卢梭等的哲学名作也读了。《共产党宣言》也是认真的一字一句的从头读到尾。除了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外,路遥、张承志、张贤亮、贾平凹、京夫、高建群、陈忠实、王蒙、王朔、余华、苏童、莫言、三毛、梁凤仪、尤今等作家的作品,都有涉猎。

自从踏入社会,阅读量减少了许多。刚开始上班的那几年,小镇上有老家我小学同学的老公开设的租书卖书的小书店,里面有林语堂、梁实秋等的散文集,我阅读了许多写于五四时期的散文,给我的文字书写奠定了一些基础。王小波作品,也是这时候,才接触到的,影响最深的是小说《黄金时代》。

都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正因为在文学的世界里,我长时间的浸润过,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我干啥事情,都是单纯、没有心机、不设防,这是我的优点也是缺点。在俗世里,我有时也被碰壁的心力交瘁,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直到现在,我还是那么幼稚,拒绝复杂。

这几年因为手机刷屏,就很少会去读大块头的文学作品了。陆陆续续的读了莫言的小说多半作品,迟子建的小说散文,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和《曾在天涯》,文论集《雪隐鹭鸶》,也读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比如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对现实生活无序荒诞的幽默描述,印象颇深,等等,一些名人如柴静、白岩松等的随笔集,港台地区的一些历史文学杂记也阅读了。

我的阅读史是因为我彻彻底底的热爱文学而自觉所做的一件事。言归正传,现在我要说一说,底层社会的文学阅读现实。每一年,权威媒体都会发表一些关于大众阅读的统计报告出来,然后就有和欧洲等国家阅读人数的对比,再然后就会感慨良多等等。说实话,我来自草根,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最有说服力的发言权。

文学即人学,这是对文学属性的最准确定位。但说实话,社会底层能进行自觉阅读的人很少,除了特别酷爱文学的人,大多数人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就我所处的环境,能进行阅读的家庭不多。这是很遗憾的事情,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心痛的一种现象。所以,我尽量腾出时间,让我的学生进行阅读,只要阅读着,就是有希望的。

当手机已经占据了每一个人大量的生活空间的时候,泛阅读时代的到来,更让阅读纸质书成为了一种奢侈。现在能安静下心来,抱着一本大块头的文学作品阅读的人,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如痴如醉的阅读一本心仪的小说,并且沉浸于其中,与主人公同悲喜同呼吸共命运的情况几乎没有了。浮躁、噱头、猎奇、碎片化等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时代的进步。手机阅读让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不再高高在上,从而走进了老百姓的视野。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也是阅读者。这是最让我欣慰和深受鼓舞的事情,这至少说明曾经难以触摸的文学,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里了。摒弃赚取流量利益的娱乐和具有噱头的话题,专注于认真的写作,发出来自民间的声音,是我现在坚守的文字写作意义,这来自长期不间断的文学阅读和文学积累。

犹太民族,会把蜂蜜抹在书页上,让孩子从小用舌头舔舐,从而对阅读书籍产生向往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浸润着智慧的,国学经典诵读,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小学中学对名著等科目的硬性阅读规定,也能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素养。长期的阅读浸染,一定会有良好的回馈。

龙应台的一篇演讲《我们为什么学文学、历史和哲学?》,为我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文学阅读给予了最好的答案。我想,作为一个70后,我的精神成长史,能很典型的描摹:底层草根的阅读史。我的寄语是:在美好的时代,希望阅读走进千家万户,把握阅读的良好机遇,以文学为伴,以史学哲学为友,完善生命的空白,厚实人生,解读人生。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本文关键词:草根,最底层,眼睛,社会,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双社会最底层眼睛里草根的文学阅读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33810.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