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深化和拓展理论研究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19-05-17 11:04:38 网站:文库114

  深化和拓展理论研究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覃辉银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一线教师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根据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题理论研究,充实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规范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十八大精神;理论拓展;教学方式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2010年8月6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硕士研究生均开设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实施进展概述

  中宣部、教育部十分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筹备和实施工作,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部分,编写出版了各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以顾海良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编写了《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下文简称“《‘中特’教学大纲》”),大纲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体系结构和阐述方式上,为教师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预留了较为广泛的空间。课题组还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下文简称“《‘中特’讲义》”)。第一,在课程的导向性上,力求体现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要求。第二,在课程的层次性上,着力体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和体系“步步高”的要求。第三,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力求形成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即多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经过中宣部、教育部的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分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从2012年秋季在全国有关高校全面实施。两年多来,一些业内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下文简称“《中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总结探讨。2013年暑假期间教育部修订的《“中特”教学大纲》又进行了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教学思路。

  《中特》课程强调教育教学要“贴近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要“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实现“步步高”、“步步深”。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特”教学大纲》和《“中特”讲义》只是提供了一个课程知识体系,提供了面上的教学内容和讲授范围,而不能有效满足“紧密结合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动态,着重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专题深度解析的需要,尤其是对关于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认识和立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专题阐述不够。所以,一线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充实《中特》课程的理论体系,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题研究,在“讲真、讲实、讲深中国的故事”上下功夫,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另一方面,落实新课程方案,首要的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施教学,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完成规定的教育目标。课题组为《中特》课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专题式教学”、“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思路。同时,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鼓励各地各高校在教学总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奠定基础”。还建议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优势确定具体专题内容,这些思路无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具体教学方案和实施过程尚需细化,如何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老问题,在“讲好、讲活中国的故事”上下功夫,以保证课程调整顺利衔接,获得预期的教学实效,同样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发挥教师个人特长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新课程教学的实效。

  二、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和拓展《中特》课程的理论支撑

  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大多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可谓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导向型研究。而基于教学的理论拓展研究,就是按照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要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学习,可谓面向现实的教育导向型研究,着重体现课程的导向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就是在《“中特”教学大纲》和《“中特”讲义》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充实《中特》课程的理论体系,深化和拓展各专题的理论研究,为有效开展新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研究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根据《“中特”教学大纲》,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总体上由“导论”和八个社会主题构成,即九个专题。从理论的重要性和教学的优先次序而言,每个专题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基本理论和拓展研究(热点与争鸣,次专题研究)。各专题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增加十八大报告的相关内容;而各专题“拓展研究”,则需要一线教师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动态,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确定主题,深入钻研,并以多种形式带动学生共同研讨,推动认识的深化和理论创新。通过讲授基本理论,讲透热点专题,力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中国的故事,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创造力、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深刻理解“十八大”的主题、深刻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切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体系。教育部巡视员徐维凡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论述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路径[3],都为《中特》课程教学贯彻“十八大”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基于2012年《‘中特’教学大纲》和教育部社科司2013年2月6日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的相关内容,以及201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修订版),通过联系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确定了《中特》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每一章由“基本内容”和“拓展研究”组成,具体内容不在此赘述。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近一年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

  三、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实效,探索和创新《中特》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贯彻和发展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突出研究特色

  教学内容由“导论”和八个主题构成,实施专题教学。课题组专家指出:专题教学要注意处理好“分专题”与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可以采取四种教学方式:“把握重点,专题深入”;“问题切入,专题结合”;“逐层递进,专题拓展”;“问题发掘,专题融汇”。要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总之,体现整体为先、专题为主的基本思路。

  专题教学应该是研究型教学,要突出研究特色,体现层次性、研究性、导向性。每个专题的教学呈现形式由“基本理论”、“热点与争鸣”和“次专题研究”三个模块组成。“基本理论”侧重于教师的讲解,“热点与争鸣”和“次专题研究”可以由教师选择性讲解,也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研究型学习的作业。教师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同时紧扣“十八大”报告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依靠个人或集体的力量进行研究拓展,完善教学体系,进行专题讲授,以研究促进教学,实现“步步高”、“步步深”。教师要发动学生主动学习钻研,提前或课后布置作业,严格实行小组讨论汇报和个人学习汇报制度,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学生课余自觉学习钻研,产生研讨成果,实现理论学习的“步步高”。

  (二)推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总体上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趋于演独角戏、勉强灌输的单向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沉闷的教学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激发教学过程的活力。以专题学习研究为导向,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在时间和形式上向学生倾斜,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创新性。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进行课堂设计。深入研究各个专题,精选讲授内容,讲实、讲活、讲深、讲透,为学生提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正确结论,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理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把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学生分享,使授课鲜活“入心”,使理论“可信”、“管用”。政治公共课,要避免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抽象说教的问题,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授课内容贴近时代形势,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注意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案例进行讲解,作深入细致的剖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显示理论的解释力、穿透力,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社会问题。讲课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扩展深究。精致的课件和经典的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推行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定课堂答疑、课堂讨论、即兴辩论等环节,形成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问题探讨,有助于培养学习和研究能力,活跃教学氛围,解除学生疑惑,增强教学实效。小组讨论汇报。学期初期规划布置,打乱学院间、专业间的界限,将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以便增强文理之间的思想碰撞,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对应某一讲的主题,从“热点与争鸣”或“次专题研究”中选择一个话题,利用课余时间集体研习准备,形成文字报告,在课堂上汇报讲演,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这种形式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表达能力,促进理论研究和知识分享,深受学生欢迎。

  (三)以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丰富第二课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实践活动是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实践教学应遵循结合学生政治学习和社团活动、结合当地资源、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三个原则。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抓手,联系“三个自信”、中国梦、个人理想、学校的建设发展、党团组织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情民意、志愿者行动、生态保护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座谈会、汇报会、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以及办刊办报、开辟网页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活动。

  规定每学期每人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报告或论文选题必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并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建设、发展实际,提倡问题导向,成果应体现学生自己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收获。任课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认真批阅作业,评定成绩。

  (四)建立多元支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考评体系

  考核评价机制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学习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为统考笔试,占期评总成绩的60%,重在考核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讲完每个专题后布置2~3道思考题,反映教学的重点,供学生课后学习钻研及复习备考,期末考试从中选择数题予以简答或论述。平时成绩占期评总成绩的40%,评定学习态度和个人钻研成效,考勤、课堂表现以及分组讨论、小组汇报、个人汇报、自撰论文、社会调查、参加会议、社会服务等业绩,都将纳入考评因素,根据活动意义或作品质量灵活计入分值权重。学生的优秀作品汇集成册,收录进课程资料库,或出版发行。测评体系对教师也要规定相应的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维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6-7.

  [2]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44-49.

  [3]梁金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66.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深化和拓展理论研究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144832.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