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高中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20 08:26:17 网站:文库114

高中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 教是为了不教。” ——题记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一项要求明确提出。“主体性教育”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为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再次明确提出并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结合我们多年来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提出“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这个课题。其目的有:

1、探索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

2、让主体性教学由一种理念变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就是试图通过对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获得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以使他们“乐学、善学、优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们也试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让教师“乐教、善教、优教”,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疲惫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从而变过去教学双方的被动关系为主动关系,变过去简单的知识传授为现在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最终目的和根本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缺乏主体精神是不可能的。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并最大程度地张扬个性。如果学生整天陷在机械的训练和被动的接受中,那么,他们的素质非但不能提高,相反,他们作为“人”的个性,天长日久,也会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具备进取精神和创造性了。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呼唤他们内心深处的主体精神,达到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的目的,为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在主体习惯、主体能力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体性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教育。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 “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主体型人格”,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所在。 所谓“整体素质”,是指学生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道德素质方面协调一致的综合水平。人格是主体行为活动的内在根据,而教育要使学生适应社会,主动地认识和改造环境,就必须注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主体型人格”是一种独特的、整体的、有利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人格模式。主体型人格的核心是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精神。

三、研究过程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感觉到,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脱节比较严重。很多青年教师,他们尽管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可是翻看他们的教学设计,走进他们的语文课堂,总感觉到缺少一种条理和方法。而这种教学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面对这样一种事实,2003年9月,我们便有了研究这个课题的动议。 2005年7月,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论证后,本课题作为省级课题正式立项。 随即,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并拟定课题研究实施细则,全面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并进行教学实践。 2006年5月,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安庆教育网等相关媒体展示,引起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同仁的关注。 2007年10月,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顾德希先生及《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的关注(此前,课题组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频频亮相于该杂志,吸引了在京及全国其他地区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学生自主性活动成果介绍等被该杂志隆重推介。目前,课题已进入结题前的准备阶段。 四、研究内容及成果 既是模式,便要有规可循。“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便是“导——知——悟——赏——究”,也即“课堂五字教学法”,简称“五字教学法” (见开题报告及相关文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研究的重点定位于这五个字,即在课堂上如何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愉快进入学习情境,并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去感知文本基本内容,感悟学习的重点,并学会如何去鉴赏作品,探究相关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等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侧重于教学过程,即具体操作方法的研究,但对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毫不放松。不同的是,我们的理论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因此,理论更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几年来,有10余篇课题论文和近20余个教学课件发表或获奖。其中,《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 的阐释》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春天,我们去看海子》发表于《语文学习》,《让学生伴着诗歌成长》发表于《教育文汇》,《再说〈荷塘月色〉的主题》发表于《中学生阅读》(教研版),《再话〈黛玉进贾府〉》发表于《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桐城教研》等媒体上,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 与理论研究相配套,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也无不体现出“主体性发展教学”的精髓。教学课件《错误》《兰亭集序》(含教学设计)《花未眠》《泪珠与珍珠》《离骚》《作为生物的社会》《归园田居》等先后

[1][2]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264023.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