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寻梦,青春路上的赞歌
时间:2019-05-09 14:08:05 网站:文库11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寻梦,青春路上的赞歌

  基层,是人生的练兵场,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沉得下心,走的更远;基层,是青春的逐梦台,挥洒过汗水,品尝过孤独,才能明白奉献的意义;基层,是梦想的百花园,承受住风雨,耐得住烈日,才能盛开出最美的青春之花。

  青春,意味着选择。每一个青年在大学毕业时,都要面临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将预示人生之路通向何方。选择考研,就要继续在学校学习,在选择的专业方向深造;选择创业,就要承受随时可能失败的风险,做好承担一切的准备;选择进入企业,就要马上熟悉业务,准备迎接一个个挑战;选择到基层志愿服务,就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基层一线栉风沐雨。每一种选择,都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只要干的是利国利民的事,就要无悔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走下去。只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总可以收获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而选择基层,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在基层,关注的人少,付出的更多,面对的是普通群众,彼此之间的交流需要更用心,而基层的繁杂事务也可能会让你一头乱麻,基层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待遇比不上国企外企,荣誉和奖励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还要耐得住性子,熬得住艰苦,但是有失就有得。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在基层,可以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而当初总书记选择了梁家河,也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平凡。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担任大学生村官,3年期满后,放弃提拔到机关工作的机会,继续选择留在基层,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他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xx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村官”。他是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成立这个公益组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为中国的农村做点事,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青年人应有的时代使命,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很多人都说他傻,明明有机会,年入百万,过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却选择回到农村当农民;更多的人说他优秀、严谨、有思想、有闯劲、有担当,渴望中国有更多的热爱基层,能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人。青春的选择,决定了人生起航的方向,所以,这一步,必须要走好。秦玥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基层寻梦,便是青春最好的选择。

  青春,意味着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写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生在这样的时代,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1934年到1936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央红军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投入大小战斗300多次,谱写了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恰恰是一帮年轻人。当时的红军,军级干部平均年龄仅为29岁,师级干部仅为25岁,即便是毛泽东,也刚刚40出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力和智力最佳时期,也是成长最快的时期。毛主席曾鼓励青年要到农村去,因为农村有广阔的土地,到农村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习近平在15岁时,就插队去了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是当年400万“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在农村带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七年的知青岁月,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后来又带着乡亲们修淤地坝,搞科学种田;创办农村铁匠铺子,自己生产小农具;创建陕西首个沼气池,使梁家河成为全省能自行解决照明供热的第一村。七年间,他几乎没有歇过。到1974年10月,梁家河就只剩下他一个知青了知青院子变得冷冷清清,居住的窑洞也变成了冰房冷灶。他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依然是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完全是一副“卯足劲扎根干”的心态。七年的知青岁月承载了他最美的青春,艰苦的磨砺,成就了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梁家河,是他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七年,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的至高境界,并最终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党领袖和国家领导人。

  青春,意味着可能。大凡创业者,无不是从青春时期开始创业,因为青春可以容许失败,青春,也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戴威,ofo创始人兼ceo,ofo党委书记。20xx年北大毕业后去青海支教,一年后回北大读研,同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他是优秀青年代表,热衷公益,在青海支教期间,发起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以推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先后启动了“西部愿望足球计划”、“希望中国引擎计划”,开启了人才教育扶贫新模式。20xx年,他提出“以共享经济+职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致力于满足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时,推动共享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他相信,终有一天,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2019年x月1日,ofo公司党委成立,戴威当选为党委书记。正是因为他心怀大爱,热衷公益,让他更加坚定,要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造福更多的人。作为一个青年创业者,他眼光长远、目标远大,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忘奉献。他的奋斗,让中国迈入了共享经济时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毋庸置疑,他正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向,这就是一个青年的脚步和信仰。一个正在读书的研究生,能做成一家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司,确实伟大。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创业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青年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来,而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这一步可能面临失败,但是却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看到别样的风景,而艰苦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青春,意味着梦想。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特别是青少年。梦想之于青少年,如同火炬之于黑暗,灯塔之于航船。毛泽东17岁时就写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周恩来12岁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岁时,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的求学机会,归国加入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多奋斗,多追梦。俞敏洪在《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中写到,人的一生不能只为物质而活,要有更大的格局和心胸。一个梦想改变世界的人,一定会勇于修正自己,一定比他们更有冲破黑暗的决心和毅力。我们的存在,应该让这个世界更为美好,不是吗?俞敏洪作为梦想导师,经常这样鼓励青年要有梦想,要敢于追梦。而他自己就是一个青年追梦典范,从两次高考失败,到意外考上北大,从大学患上肺结核,到毕业后留校任教,而后从北大辞职,白手起家创办新东方,俞敏洪的人生奋斗历程充满了青春励志的梦想故事。俞敏洪、秦玥飞、戴威……他们都在朝着梦想勇敢前行,为了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一带一路”全面铺就,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大众创业百花绽放,正需要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到西部去志愿服务,到基层去改变农村,到祖国的海疆大漠去保家卫国,到各行各业去钻研创造,他们是祖国长治久安的新生力量,也是这个国家繁荣昌盛不可或缺的永恒支撑,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奋斗,让青春无悔;梦想,让青春更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错过了,将永远遗憾。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要有梦想、肯奋斗,即使在最基层,在平凡路上,依旧可以开拓出一片天地。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经过基层的磨砺,才能成长的更快,走的更扎实;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寻梦,既是寻每一个人的梦,也是寻一个国家的梦。中国梦的追寻,必将刻印着青年的足迹和担当,这是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更是青春路上最美的赞歌。惟愿更多的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依靠学习增强本领

  “近平老早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40多年前与习近平一同插队的北京知青如是说。“近平读书有‘书瘾’”,梁家河的村民亦如是说。事实上,青年习近平酷爱读书,这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受访者们的共识。

  作为一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的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披露了大量关于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读书学习的经历。这些经历生动反映了青年习近平克服重重困难,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交流、注重实践的品质。受访者们共同的结论是,习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很强,与他长期坚持刻苦读书学习分不开。

  当读到去文安驿接知青的村民们对习近平的两个“死沉死沉”的书箱记忆犹新的时候;当读到他们的知青窑洞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书的时候;当读到知青们想出去蹭饭,他不为所动,说“你们弄到吃的,给我带回点来”的时候;当读到他晚上凑近煤油灯看书,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时候,对青年习近平的读书生活,每一位读者不可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家河的老支书说:“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

  青年习近平阅读的涉猎面非常广。他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还下功夫啃《资本论》,写了18本笔记;他对历史著作涉猎很多,特别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读过的外国名著也非常多,在20xx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一口气列了那么多名师大家,这些人的作品他都是实实在在读过了的。另外,他还读了不少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所以,他号召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号召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读点历史,都是他的经验之谈,很大程度上源自他青年时代读书学习经历的深刻体悟。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甚至是更重要的学习。青年习近平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遇到新鲜事就要刨根问底,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以办沼气为例,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他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沼气的重要价值,尽管兴建沼气是一项全新工程,技术难度很大。但他毅然赴四川学习办沼气的技术,回来之后结合延川当地的气候研究施工,推动梁家河兴建起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实践表明,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发挥长远影响。后来,习近平同志在各个领导层级和领导岗位上,都号召大家读书学习。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五年间,更是多次直接讲到读书,甚至为学员开列书单。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专门就全党的学习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多,不论是新出现的问题,还是改变了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学习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我们都应该响应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号召,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教师节领导致辞_庆祝第33个教师节上的领导讲话稿)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这是见证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石春阳说的话。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践行的终生信念,在梁家河七年的时光他做到了,在离开梁家河此后的四十多年来他做到了,他不愧自称为“黄土地的儿子”。

  15岁,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名头来到偏远的陕北革命老区梁家河村,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他是迷茫和彷徨的。艰苦的环境还是次要,被歧视、扣帽子,还要忍受父亲被“迫害”、母亲被批斗审查的残酷现实,习近平精神上受到的折磨远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深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目睹梁家河村极度贫困的现实,习近平毅然决定扎根于此,带领村民大搞生产,让梁家河不再外出乞讨成了他的奋斗目标,让人人有饭吃、户户有衣穿成了他的“大任”。

  村里柴火少,生火难,习近平想方法、找路子,听说四川建了个沼气池,立即前往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回到村里多方动员、发动群众紧密锣鼓开始了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的开工建设。习近平不惧脏臭、不怕烦累,亲自带头干,亲自挥锄头、撒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沼气池成功落户陕北,而梁家河村也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建成沼气池的村落,不仅头疼的烧火取暖问题解决了,村子里的沼气池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看着天天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取经的“外地人”,大伙别提有多自豪。

  村里农具不够用?找几个铁匠,我们自己生产,解决了农具需求问题,还能赚工分;去公社置买物件,来回跑的辛苦?我们自己弄一个代销点,省去来回跑的功夫,一心一意搞生产;缝不了衣服?没关系,找几个“好手”帮你缝,“婆姨”在家缝衣赚工分,我在地里搞生产;家务事太多,磨面磨一天?弄台机器,一台柴油磨面机抵你千头小毛驴,人解放了,驴也解放了,安安心心抓生产、赚工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习近平“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的鲜活写照,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感受到的是劳动人民的真、善、美,还有千千万万个似梁家河般的体现中国贫困潦倒现状的小村庄,更多的是明白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真谛,而梁家河的人们只感受到习近平的“真善美”、国家及政府的“真善美”,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

  22岁,离开梁家河之时,习近平看着那些哭成泪人的熟悉面孔,泪光闪现,转身迈向了更大的舞台,投身到更大的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此时不再迷茫和彷徨,而是充满了自信,他把心留在了这片黄土地,然后怀揣着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向我们走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寻梦,青春路上的赞歌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26470.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