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高中数学新授课的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
时间:2019-05-21 18:49:04 网站:文库114

高中数学新授课的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
——龙冈中学数学子课题组 陈宏杰
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教学评价方式:目标论-----目标明确度、教学论-----方法有效度、学习论-----学生参与度、课程论-----内容适切度、评价论-----效果达成度、教师职业特殊性-----行为规范度。龙冈中学的数学主体性课堂模式有四步: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这四步模式与教学评价是完全吻合的,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 目标明确度
  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发展性目标。即一堂课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又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评价一堂课,看它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就是要看这两个方面的目标是否明确,缺一不可。
《数学课标》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以往的数学课堂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掌握。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 方法有效度------课前导学
教师对于新授课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最关注的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导学指的是上节课知识及能力的回顾及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导入。判断课前导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它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能力的突破,帮助学生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具体是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方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情感化;二是技术化。所谓情感化,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人性化色彩。教师应创设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所谓技术化,就是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当然,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技术化”,切忌“黑板搬家”:完全可以写在黑板上的,事先输在电脑里;切忌“教师表演”:盲目追求课件制作的艺术效果,忽视课件的教育、教学功能。前者成了“鼠标式”教学,后者成了“放映式”教学,这都是对课堂教学技术化的误解。
  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这就要求教与学的关系从 “学”服从于“教”,转变为 “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从“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为实现这个转变,必须改变把学生当作“听众”和“容器”的 “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教学设计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要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
  数学教学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特点。《数学课标》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几乎在所有部分都强调了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很多要求,希望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改革数学课程内容的杠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取信息资源和开展数学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要用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
三、学生参与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栏目,以栏目为“路标”,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江苏版高中数学教材中设置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试一试”“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思考”等栏目,对这些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质疑讨论指的是教师以一系列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反馈矫正指的是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完善及补充,以科学的语言进行阐述,形成学生的知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向多样化转移。它要求改变过分强调教授学习的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为实施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推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参与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由单一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过程的多种模式。
四、 内容适切度------迁移创新
  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并提出新课题。
  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弹性,教师应根据所面对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所选内容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可能有一套教材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使用,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常常有教师抱怨:农村的学生对新教材“水土不服”;新教材太难……实际上,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特征。当代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者。
五、效果达成度
  由于新教材既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考察一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要看教学效率—“双基”的达成情况;又要看教育效率—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看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忽视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有些教师不认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还没有从“仅关注知识目标”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盲目追求所谓的素质提升,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改变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的状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六、行为规范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规范。使用新教材,教师应树立两个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所谓民主意识,就是教师应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名课堂参与者,而不是什么权威,应充分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只有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得到全面提高。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某一次考试成绩负责,更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负责。即既要“求近”—让学生通过某一次考试,又要“求远”—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教师就不会随便加班加点,就不会动不动就给学生分类划等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指引问题解决思路,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习习惯技能,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等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由“决定和包办一切” 的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控制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迪”的教学研究者和引导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数学新授课的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358040.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