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时间:2019-05-22 02:00:29 网站:文库114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本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比如函数概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例1 已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有如下关系:

摄氏温度/℃

0

10

20

30

40

50

华氏温度/

32

50

68

86

104

1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观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满足上述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开展如下的活动:
  ①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②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可以用直尺去试,或顺次连接各点,观察所有的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③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选择两个点的坐标,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④验证:验证其余的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如引导学生用变换的观点解释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欣赏某些建筑物的对称美;
  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
  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讨论下面的问题。
  例2 有一则广告声称:“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后有什么想法?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对广告中75%这样的数据,要应用统计的观念去分析。比如,样本是如何选取的、样本的容量多大等。若该公司调查了4个人,其中有3个人用了这个产品,就说“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可信。因此应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质疑。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1][2][3][4][5][6][7]下一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393631.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