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
时间:2019-05-22 06:39:57 网站:文库114
【关键词】邓小平/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平等/民族发展/区域自治/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正文】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民族工作,特别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民族理论,涉及范围广泛,包含内容深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起始于理解民族问题的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着眼于实现全面的民族发展,着重于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着手于实现民族大团结,归宿于最终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在民族问题认识上强调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
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就是邓小平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
邓小平同志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明确指出:“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他们同汉族的隔阂。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但需要时间,需要有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历史上饱经苦难,倍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只有亲眼看到,只有亲身经历或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汉族对他们的平等友善的态度,只有实际得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心理、隔阂心理才逐步减弱,民族间的信任感才逐步增强,才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主要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1页。)西南地区民族多、边境线长、边境地区居住的大都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1页。)“西南的民族问题复杂,西南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这牵涉到各方面的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3~164页。)也就是说,西南地区民族问题不仅对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及政治问题都有重要影响。
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也就是说,不仅是从西南来说,就是从全国来说,解决好民族问题是真正形成中华民族幸福大家庭的前提条件。因此,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西南地区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更不用说从边境地区稳定、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考虑。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主要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时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多次指出西南是“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1页。)“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民族团结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71页。)邓小平同志要求大家分析民族问题的复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民族工作。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也比较复杂,而且红军长征路经少数民族地区时,既撒播了一些革命的种子,也做了一些犯纪律的事,这给当地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和某些隔阂。这些都决定了西南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邓小平同志还以进驻西南地区半年还未搞清楚有多少民族的例子说明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主要强调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邓小平同志在认识民族问题方面坚持以上所述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的同时,坚持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的观点,总是坚持并善于把民族工作与不同时期的党和国家的基本任务联系起来,结合全党、全国的任务与各地区、各民族的具体特点,抓住民族问题的实质,做好民族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与自豪感,建设“主张民族独立与解放,提倡民族的自信心,正确把握民族的实际与特点”的“中华民族解放的文化”,(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90页。)并把发扬民族精神,强化意识教育看做抗日战争胜利的巨大动力。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4页。)要求将民族问题纳入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轨道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又把民族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联系起来,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讲话中说:“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5页。)几十年的民族工作实践告诉我们,邓小平同志以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为基础,在实际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时立足于民族平等。
二、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立足点
民族平等,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立足点,是我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2页。)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6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页。)
邓小平强调“真正的民族平等”的含义在于:
一是强调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页。)各民族政治平等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平等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政策保障,肯定了我国民族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和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确定了在社会主义中国,民族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实质问题。
二是强调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邓小平同志指出:“历史上的统治者,何尝没有宣布过好政策,可是他们只说不做。我们的政策只要确定了,是真正执行。”(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3页。)这段话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我们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是在真正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基础上制定的,另一方面是指出我们所制定的政策是真正执行、付诸行动的,是真实的。
三是强调把真正平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立足点,在于不仅仅是帮助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有平等地位和权利,还要采取一系列有

效措施使少数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并把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核心。强调民族平等不仅仅是政治上,同时也是落实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真正意义的民族平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13127.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