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读刘统纪实文学《北上》有感
时间:2019-07-16 23:21:51 网站:文库114

读刘统纪实文学《北上》有感

  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次起死回生的壮举。长征的故事在我国是妇孺皆知,反映介绍长征的文学文艺作品就更多了。光我读过的书就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有王愿坚的长征系列小说、魏巍的《地救的红飘带》、王树增的《长征》等,看过的电影有《金沙江》、《大渡河》和《长征组歌》等。对于长征,毛泽东同志做了高度评价: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在拜读了刘统老师的纪实文学《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后,我对长征的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退出中央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过了终年积支的崇山峻岭。通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转战十四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江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北上到达陕北,奔赴抗日救国前线。尽管我知道在长征过程中有几次、十几次,甚至是几十次危机交加的困境险遇,但读了刘统老师的《北上》后,我才更加清楚了,其实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殊死斗争,才是最艰难,最紧张,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难怪乎,毛泽东主席把这段经历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这本《北上》最先我是在手机上看完的,看完后感觉有点地方不清楚,就专门从网上买了一本纸质书又重头读了一次。说实话,我这一辈子读过的书不少,可能不下五位数,其中也不乏有生死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但像读《北上》这样让我揪心,让我焦虑,让我悲愤交加的作品还真是不多。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围追堵截,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用灵活的战术,神出鬼没地穿行在穷山恶水和蒋匪白军的围堵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战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于个人私利出发,进行右倾分裂主义活动,另立“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道路,又一次把中央红军推向了生死攸关的边缘。

  对于张国焘的行为,毛主席和党中央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了保证红军的团结统一,在对张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同时,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任命张为红军总政委。为保证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避免内耗,提出了重点放在军事行动的部署上,暂时不解决政治路线的对错问题。在看到张国焘没有北上的诚意后,毛主席毅然决然率领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在陕甘宁边区扎下了根,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大本营。在党中央的坚决斗争下,张国焘仍然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率军南下再过草地,梦想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却屡屡受挫,部队也遭受到了严重损失。

  《北上》这部纪实文学利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电文原件,详细地记载了在我党历史上有着重要关口的这一重大事件全过程。从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的喜庆欢乐,到张国焘心存芥蒂;从党中央毛主度对张的教育让步到率一方面军8000人单独北上,那真是提心吊胆,步步惊心,让人回肠百转。特别是到了1935年9月份,张国焘坚持南下的决心已定,就像是书中记载的那样:“中央的北上与张国焘的南下之争,终于发展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看来是无法调和了。9月8日这一天在紧张的气氛中度过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都焦虑不安,他们察觉到了四方面军领导人的立场起了变化。陈昌浩已经明显倾向南下,徐向前虽不反对北上,但也没反对南下,留有余地。右路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局势一下变得微妙起来。毛泽东已经几天没有睡好觉了,长长的关发更衬托出疲倦的面容。这几天为了与徐向前、陈昌浩保持密切联系,他与张闻天、博古等人就住在离前敌指挥部不远的小院子里。为了劝说张国焘回心转意,毛泽东、张闻天又给张国焘发了电文,作最后的努力。”

  “张国焘当夜回了电文,列举了一大堆南下的理由。9日下午,陈昌浩去向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报告准备执行张总政委的南下命令时,对中央来说是一个极坏的消息。毛泽东很清楚,南下对一方面军来说是死路一条。因此,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陈昌浩。陈昌浩的转向,使毛泽东不仅指挥不动右路军的四方面军部队,而在左路军的五、九军团也被张国焘卡住过不来了。还有朱德、刘伯承等一大批干部会是什么命运?正当毛泽东焦虑不安时,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秘密的报告,促使毛泽东下了单独北上的决心。”

  “毛泽东骑在马上,愤怒和忧虑交织于心。现在他手下只有一、三军团不足万人了,党中央孤军北上,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谁也无法预料。想到这里,毛泽东越发感到肩膀压力的沉重。但是,他绝不是一个悲观绝望的人,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把他压倒。相反,他把逆境当作一种挑战。他要集中精力,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刻。”

  历史雄辩地证明,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北上的主张是正确的。而张国焘在率军南下,在经历了无数的损兵折将、失地挨打的挫折后也转头北上到达了延安,真正实现了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那真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到此,北上和南下的争辩也就泾渭分明了。

  书翻到了最后一页合了起来,但我的心里却无论如何都平静不下来。书中描写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一幕一幕掠过。回想起这一次十分严峻危险的遭遇更加证明了这个真理:就是正义的事业终久能取得胜利。哪怕是征途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正义的,能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而正义的事业也在战胜困难的同时更加强大,更加成熟。而不管任何人只要你有私心谋私利,就一定会被历史抛弃。张国焘在我党建党初期可以说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受到了全党,甚至是共产国际的尊重。在中央红军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他出于争权夺利的私利,拥军自重,离心离德,甚至自立“中央”,走上了叛党的歧途,最终为历史所唾弃。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前面就是光明。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的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20日专程到江西省于都县,瞻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东门渡口,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号召。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刘统纪实文学《北上》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26175.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