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失去的二十年》读书笔记
时间:2019-07-20 21:31:09 网站:文库114

《失去的二十年》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池田信夫 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在NHK长期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策划等职务,因为揭露政府滥用财政项目费用和深入的经济报道知名。曾被提升至NHK管理岗位,后离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在国际大学、经济产业研究所历任教授和首席研究员,现任上武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科教授。

  读书笔记

  作者对信息革命是美国80年代经济发展原动力的传统观点不认同,他认为这是因果倒置,反而是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成功才产生了信息革命;作为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其产业组织结构阻止了经济结构调整,没能形成可以持续创新的体制,慢慢被淘汰;从而引出了作者认为阻碍日本经济结构调整、造成泡沫破灭后经济长期低迷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度,终身雇用顾名思义,年功序列可以简单认为工资随员工的年龄和工龄自然增长。

  作为经营管理研究科的教授,作者对企业的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在二战中具备雏形,战后伴随日本的垂直统合型企业出现而正式形成。垂直统合型企业拥有机械化时代所需要的精细磨合能力,带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度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长期绑定,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大家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这些制度可以破除博弈双方重视短期利益所产生的囚徒困境,年老时的高回报吸引年轻人在低回报的情况下勤奋工作,从而进一步助推经济的发展。

  凡事皆有利弊,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的弊端在经济增速下滑后逐渐体现出来: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又不能裁掉正式员工还要付出越来越高的薪酬,只能采用减少招收正式员工、提升非正式员工占比的做法;当经济周期下行时,企业通过减少雇佣非正式员工来度过难关。企业在这些制度下的自我调整行为,却造成了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扭曲和错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成为正式员工的工作沦为“穷忙族”、正式员工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成为高收入但又无事可做的“闲散富裕族”、非正式员工长期得不到职业培训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企业不愿拿正式员工职位招聘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僵化、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生产率低下。因此进入垂直统合型企业所不适应的信息化和生产模块化时代后,日本便进入了以上因素的恶性循环。

  对于如何破除日本当前的劳动力困境,作者提出了两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美式体系,形成较为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北欧模式,给失业人员发放较为丰厚的救济金,并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北欧虽然离职率高,但是长期失业率非常低。当然作者充分认识到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认为可能要花数十年时间,甚至在书的结尾提出当前日本缺少的不是希望,而是逼迫人们穷则思变的绝望。

  作者渊博的学识使得本书信息量极大,在以上总结的内容主线之外,还有很多附带内容甚至更有价值,仅举四点:1、对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一针见血的点评:金融救助政策不解决长期增长下降问题,财政政策更是会让资本留在低效率体系而让经济效率下降;2、对工业革命的产生、罗斯福新政在大萧条中的作用的探讨;3、对日本的行政结构以天皇为中心,而天皇又没有实际行政权力这一特殊现象的历史演进过程所进行的讲述;4、对很多人动辄就把二战后才出现的制度称为日本文化传统的嘲讽等等。其余不再一一列举。

  了解日本的历史确实是解读当前中国的一面镜子,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日本人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清楚地认识到他们面临的问题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比如日本也发生了利率长期下行并保持低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情况等。所以在这个角度也推荐大家阅读此书。

  作者在本书开头引用了100多年前石川啄木在“大逆事件”爆发后写的一段话,放在最后用来概括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度给日本带来的影响也是恰当的:

  “围绕着我们青年的空气是不流动的,纹丝不动的。强权势力遍布国内。现代社会的各类组织也在发展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它们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这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日益显现的过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失去的二十年》读书笔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426298.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