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114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09 10:29:39 网站:文库114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一)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邵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省邵和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食、争项目、保地力、优服务、强基础”目标,以“米袋子”、“菜篮子”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开创了班子团结、队伍优化、业绩突出的良好局面。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评为全省的先进典型,农业行政执法被评为“201*—201*省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农药管理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分别在全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粮食生产工作名列邵阳前茅,有望继续蝉联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无偿献血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粮食生产。全市粮食作物预计115.02万亩、50.25万吨,比去年增3.41万亩、5.05万吨。完成早稻38.3万亩,预计总产16.78万吨,比去年增0.25万亩、1.05万吨;完成春玉米19.2万亩,计划秋玉米0.5万亩,预计总产9.48万吨,比去年增0.25万吨;完成中稻6.2万亩,比去年增0.02万亩;计划晚稻42.3万亩,比去年增3.3万亩;春大豆3.12万亩,比去年增0.02万亩;春红薯4.05万亩,比去年增0.1万亩;其他作物1035万亩。油料作物18.04万亩、总产2.28万吨,比去年增3.41万亩、0.499万吨。完成油菜15.6万亩、总产1.84万吨,比去年增3.4万亩、0.498万吨;完成花生2.42万亩,预计比去年增0.01万吨.

  为确保201*年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地位,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总体部署,严格粮食生产“一把手工程”,以推进水稻集中育秧为突破口,夯实创新工作机制,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年前,市农业局就201*年粮食生产进行了规划,并提请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元月21日,市政府3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和措施。2月3日,召开全市粮食生产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及市直部门联村单位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201*年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100亩以上种粮大户与农业局签订了高产示范责任书。之后,先后召开种粮补贴据实发放联席会议、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培训会议、市直部门联村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早稻秧苗低温冻害补救会议、耕地消荒工作会议、粮食生产统计调查网点村会议等。二是出台了工作方案。继续巩固6个重点乡镇公路沿线重点村双季稻示范成果,加大整建制双季稻示范村建设,面上乡镇保质保量突破1000亩双季稻高产创建任务。继续完善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奖惩机制,继续实行双季稻生产部门联动责任机制,继续建立双季稻重点村农田基本建设优先机制,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大统计调查网点村粮食生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种粮补贴据实发放和抛荒责任田取缔种粮补贴。三是进行了严格督查。3月11—20日,由市领导带队组织两办联系领导、市委督查室、市农村工作部负责人就双季稻生产部门联动机制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和督促检查;3月15—25日对全市网点村的粮食生产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同时我局就今年双季稻生产和集中育秧情况进行了多次不定时检查;并于6月15—19日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对全市治理耕地抛荒工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四是完善了相关责任。分解了粮食生产任务。201*年全市力争完成粮食总播面115.3万亩,总产50万吨以上。完成优质稻68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16万亩;完成超级稻25万亩;完成水稻集中育秧12万亩。开展了百亩超级稻亩产过吨粮试验。制定了粮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相继制定了乡镇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粮食生产部门联动责任书、双季稻重点村责任书、种粮大户生产责任书、粮食网点村“五个一”责任方案等。出台了量化考核办法。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挂联部门、双季稻重点村、种粮大户、统计网点村等粮食生产责任具体考核内容和量化计分标准。五是落实了示范样板。以湾头桥、龙田、邓元泰、龙溪、安乐等6个重点乡镇公路沿线31个村的双季稻规模生产作为双季稻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双季稻整建制村示范;以龙溪镇为中心的双季稻整建制高产示范片和以湾头桥镇、邓元泰镇为中心的2个双季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及以大甸乡、稠树塘镇为中心2个万亩杂交玉米高产示范片;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创办500亩以上双季稻或1000亩以上杂交玉米宽窄行示范片。

  2. 蔬菜生产。完成蔬菜播种面积7.9万亩,总产10.1万吨,总产值1.7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8%;建成蔬菜基地6400亩,其中专业蔬菜基地4600亩,特色蔬菜基地1800亩。其中,新扩城镇专业菜地200亩、特色蔬菜基地1800亩。建成大棚蔬菜620亩,其中新扩70亩。一是扩大基地规模。以邓元泰、安乐、湾头桥等乡镇为重点,计划新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300亩,现已扩200亩,为计划面积的66.7%。二是兴建蔬菜大棚。计划新扩大棚蔬菜120亩,现已完成70亩,在邓元泰镇渡头桥村,为计划面积的58%。三是发展特色蔬菜。在晏田乡大胜、青山、汽水、岐岗、姚泉、大路、八角等村发展韩国特色小尖椒1800亩。

  3.经作生产。全市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预计年总产值30000万元。其中多年生经济作物面积16万亩,一年生经济作物面积19万亩。其中水果12.3万亩,品种主要为脐橙、温柑、葡萄、梨、桃等,近两年引进种植的卡拉脐橙、火龙果、苹果、杨梅、樱桃等新特优产品今年相继投产,预计全年水果总产将继续保持在800万吨左右,产值按去年同期市场价将达到近2亿元。另外茶叶种植面积1.6万亩,药材4.1万亩,特别是今年加大了市场前景看好的尾参、百合等种植面积,引进种植了黄桅子、蓝梅、吴茱萸、金银花等,预计今年中药材产值将达到7000万元,相对去年增加近1000万元。

  4.农业产业化。一是创办产业园。在威溪水库灌区上游天心大垅及其周边丘陵山岗,创建武冈市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640亩,致力打造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抓基地建设。已建高档优质稻基地5万亩,杂交玉米基地18 万亩,脐橙基地6.5万亩,大豆、葛根、红薯等特色种植基地10万亩。特别是李文食品万亩脐橙基地更是起点高,规模大,气势磅礴。三是抓龙头企业。目前已有华鹏食品和菁芗米业等省级龙头企业2家,奥华啤酒等邵阳市级龙头企业26家。新申报邵阳市级龙头企业10家。四是抓“三品”认证。目前已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绿色食品认证18个,有机食品2个,湖南省名牌产品2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

  5.项目建设。上半年,我局共组织申报集中育秧、农产品初加工补贴、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等项目4个,申报资金额3400万元;组织申报201*年湖南省财政预算农业专项项目24个,申报资金量515万元。认真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民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组织实施农民培训600人次,201*年田间工程项目已实施完毕,集中育秧、粮食高产创建、病虫专业化防治等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

  6.农业执法。共出动宣传车18台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份;在武冈电视台播出青蛙保护、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6期;对全市300多个农资经营网点进行了2次以上拉网式检查,已抽取肥料样80多个送省厅检验,查出违规农药2起,收缴无证经营的鼠药1200多瓶(包),目前未发现“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组织诚信示范门店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调进优质杂交水稻、玉米种子、合格肥料和高效低毒合格农药送到我市各乡、镇、村组,满足我市农业生产需要。今年2月和4月,我市农药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分别在全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荣获201*—201*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

  7.农技推广。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土样检测,采样677个,检测4062项次,填写土壤采样表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354份,更新土壤基础数据库。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15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份,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11000吨。邵阳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开展田间试验,落实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和水稻配方校正试验3个。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发布墒情监测报告8期。开展耕地质量评定,完成201*年和201*年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耕地质量评定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市国土局新开的12宗耕地开展了耕地质量评定。二是扎实开展病虫综防和植物检疫。我市是全国百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现已发放病虫情报10期,病虫防控技术资料4期,28000余份,病虫电视预报2期;实施“药剂拌种、治虱防矮”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面积1万亩次;召开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培训会议12场次,培训农民420人、机手60人,发放专业化防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已落实专防面积9万亩;在安乐乡长冲村、湾头桥山青村和丰收粮食公司实施水稻和蔬菜绿色防控示范面积700亩;新购进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防控应急施药器械新型弥雾机110台套;完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业50000亩,虽然今年“两迁”、二化螟害虫暴发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6、1.5倍,专业化防治区域防治效果仍达90%;对种子批发商、物流企业放植物检疫通知、植物检疫条例资料500份并逐店宣传,开具检疫要求书82份,对50余家门店进行检查,共查验调运检疫证书187份计18850公斤。扎实开展大甸枫木村入侵红火蚁疫情的防控,争取三年内消灭疫情。三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圆满完成了武冈市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阳光工程培训集中育秧技术人员8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调研汇集新型职业农民信息120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全面展开,创办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建龙溪镇等3个晚粳稻示范基地3个,聘请100名技术指导员,遴选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对科技示范户物化补助已发放了《湖南农业》、特色玉米种子、特新农药等;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3人次、湖南农大培训农技人员15人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员培训95人次。引进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22个、杂交玉米新品种18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广普及粮油作物综合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病虫综合防治等10项实用技术。

  8.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重点是抓制度和重点工作落实,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目前已发出督查通报11期。二是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按照“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总体要求,重点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用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邀请党校等高级讲师来我局进行专题讲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治热点面对面》等学习书籍人手一册,要求每个干部职工有5000字的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并对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进行评比表彰。四是争创邵阳市级文明单位。制定了邵阳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武冈”志愿服务活动等方案。组织农业局志愿服务队在3月15日参加了执法队的打假技术资料免费发放活动。发动全体志愿者参加“为贫困无房户捐献一分钱”爱心帮扶活动。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局党委致力于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并行的治理模式,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每年都有制度的修订或完善。今年为加强办公设备的管理,又制定出台了《市农业局办公设备管理规定》。5月份,邵阳市干部作风暗访组领导给我局做出了“单位管理非常好”的评价。8.其它中心工作。一是信访稳定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上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上半年实现了无越级上访事件、无群体性事件、无安全事故。二是卫生工作。建立了“日巡查,周查检,月考评”的督促检查制度和“流动红旗”制度,时刻保持了机关院落清洁,办公室到处窗明几净、井然有序,卫生环境焕然一新。三是人大政协工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提案答复,及时、认真、圆满地回复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关提案。另外,认真落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下达的各项工作,做到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效,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二)

  今年来,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宜昌及宜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思维经营农业”的思路不动摇,全面加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抗灾减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向前发展。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与农民增收形势分析

  (一)粮食产量。播种面积377229亩,减0.5%。总产104578吨,同比增加2881吨,增长2.8%。

  (二)油料总产。播种面积137692,减28亩。实际总产18908吨,同比增加163吨,增长0.9%。

  (三)蔬菜产量。种植面积71451亩,减309亩。实际产量180416吨,同比增加29777吨,增长19.8%。

  (四)柑桔产量。柑桔面积309561亩,增6458亩,增幅2.1%。总产484660吨,同比增加64421吨,增长15.3%。

  (五)茶叶产量。茶叶面积92352亩,增6745亩,增幅7.9%。总产10101吨,同比增加1811吨,增长21.8%。

  (六)鲜茧产量。桑蚕面积8154亩,鲜茧总产435吨,增9吨,增幅2.1%。

  (七)水产品产量。水产品产量达到12909吨,同比增加726吨,增长6%。

  据分析,今年我市农民人平纯收入新增因素主要涉及粮油、蔬菜、茶叶、水产、务工及政策性因素等方面。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84亿元,同比增长42.1%;农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4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1元,比2010年的7721元净增1430元,增长18.5%。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深入实施精品战略,助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推进精品果园建设。坚持“控制数量、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先建后补”的原则,全面实施“六改”(改路、改水、改种、改密、改肥、改土)和“十个一”综合措施,在陆城办事处十里铺村、枝城镇何阳店村、姚家店镇长岭岗村、五眼泉镇鸡头山村、高坝洲镇白龙冲村、红花套镇红花套村、南桥村、土老憨公司马王山基地、燎原基地建成柑桔精品园6个,核心示范面积1500亩。新发展柑桔5000亩。举办了201*年早熟宜都蜜柑精品鉴评会,鉴评样品44个。

  二是提升茶叶基地质量。结合实施现代茶叶和标准园创建项目,巩固、完善王家畈乡高效茶园示范区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0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00%;新建茶园4000亩。

  三是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在松木坪镇建立油菜高产样板1000亩,单产达到180公斤/亩,比全市平均单产高出35公斤,增幅24.1%;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3717亩,平均单产达到700公斤。百亩攻关田单产高答达到750公斤。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产为目标,以王畈乡老屋棚村为核心,建立玉米高产项目示范区10万亩。在王家畈乡、潘家湾乡两地落实繁育基地面积4000亩。

  四是加强放心菜园建设。支持潘家湾高山蔬菜合作社发展梁山特色礼品西瓜50亩、高山延季蔬菜300亩、特种保健蔬菜(菜用百合)430亩。指导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三江村蔬菜生产,帮助菜农分析市场,规避蔬菜谷市,发展短、平、快增加收益,协助土老憨公司筹建有机蔬菜的高标准菜园103亩。帮助我市驿马冲村、姚家店村农民调整结构,发展城郊菜园150亩,充分利用近城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是争创农业精品名牌。全市有效注册的商标共214件,其中农产品商标75件,比上年增加17件。形成了宜都蜜柑、丰岛罐头、天然富锌茶、宜红工夫茶、土老憨食品、清江鱼、天峡鲟等一批精品名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9个、宜昌知名商标5个。今年有5个农产品(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清江鱼熟食制品、湖北土老憨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清江鱼肉酱,三峡特色风味豆豉,香辣豆豉、油坯酱)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动态监管,壮大龙头企业。组织开展了201*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监测和认定工作。在企业申请、乡镇推荐的基础上,对54家龙头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核和评审,并报相关领导批准,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调整,新认定宏宇果业、王家畈通天观茶厂等市级企业10家;新推荐申报帝元食品、茗源茶业等6家企业为宜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新推荐申报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宜昌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家企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指导帮助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完成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了6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企业1家(东阳光生化制药)、10亿以上2家(土老憨、天峡),1亿元以上企业19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将突破150亿元。

  二是开展农商农超对接。组织28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参加了201*沪宜、汉宜农商农超对接暨宜昌市优质农产品推介会,201*年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中国三峡首届茶业国际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八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对接推介产品100多种,现场签约项目6个,合同协议销售金11亿元。其中土老憨果业与家乐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下宜都蜜柑供货订单6万吨。

  三是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组团参加了由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大厦主办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与潮州中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家级十万亩柑桔生物综合防治示范项目、与深圳东阳光实业公司签订了年产1500吨红霉素项目,签约总金额达3亿元。帮助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制定、完善现代有机精品农业观光园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全方位开展协调服务。积极为陕西天人集团落户宜都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近期有望签订正式投资协议。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农业地方标准。围绕柑桔、茶叶、水产、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完善了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大力开展柑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柑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柑桔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平均达到90%以上。今年推广柑桔绿色防控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达到20万亩。

  二是开展“一村一品”调查。符合农业部规定标准的专业村达到80个,其中柑桔专业村46个、茶叶12个、桑蚕4个、生猪14个、水产2个、蔬菜和冬枣各1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达到4个。

  三是加强“三品”认证管理。对全市18家单位25个无公害产品进行了复查换证,4家单位4个有机食品复认证全部通过。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5个,涉及13个单位。新申报绿色食品1个(茶叶),检测及环评工作已结束,文字材料已报送宜昌绿办初审。

  四是加强柑桔大实蝇防治。提请市政府解决联防资金近400万元,确定局党委班子成员和二级局主要负责人联系10个乡(镇、处),农业系统99名技术人员对口联村指导并协助柑桔大实蝇联防工作。编制印发《柑桔大实蝇防治技术手册》3.8万份,在全市10个乡镇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50场次6000余人次。指导各地高标准建成大实蝇羽化进度监测池114个,全面开展药剂诱杀、虫果清理及加工废弃果的集中处理,大实蝇在我市传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歇制,虫果率下降到0.3%以内,危害损失明显减轻。

  五是开展农残检测工作。对全市8个乡镇的较大的农产品基地、陆城城区大型超市的农产品农残实行抽检,全市共抽样14批次162个样本(未发现农残超标样本),发布检测电视公告14期。

  (四)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普及推广实用技术。

  一是开展农业公共服务。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建成村级能源服务网点20处。实施“一池三改”4000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新建和完善柑桔、茶叶等专业技术服务队25支;以改善装备、提高应急能力为重点,新建植保机防队伍13支。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360余人次,提供种、养、加及销售信息200多条。围绕柑桔信息化建设展开深入调研,全面分析我市柑桔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建设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并向省厅申报了《宜都市柑桔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完成农业部基点县农情上报32次。

  二是加强科技入户工作。结合开展“三万”活动,组织市乡农技人员开办常规实用技术培训班308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编发《宜都农业》22期11万份。发布病虫情报15期、电视预报8期以上,病虫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建立全省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4万亩。集成示范IPM技术面积3万亩,培训IPM技术培训师200人次。在红花套镇、五眼泉镇、枝城镇三个镇46个村“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红花套和五眼泉建立万亩测土配方示范片2个,在皓光、黄莲头等村建立千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0个,建成村级示范点10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2万亩,开展肥效对比试验2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3万份,应用总面积27万亩,施用配方肥1.6万吨。

  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举办农机具演示示范现场28场次,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4项。完成机械耕整16万亩、机械插秧2.1万亩;机械植保48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6.5万亩。沼气池机械化出渣、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示范村26个,年检拖拉机381台。新培训考证62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家,培育和壮大农机大户达到120户。争取国家购置农业机械专项补贴资金两批660万元,引导3702户农民投资1500多万元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3792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7万千瓦。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三)

  几年来,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全国、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以推进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目标,大力实施一优化、三突破战略,努力构建五大特色经济板块,全力抗击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为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市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全国农业执法示范县称号;在今年国家公布的优质农产品优势区域中,我市柑桔、油菜、棉花三项进入优势区域,是湖北省唯一有3项进入国家优势区域的县,并被湖北省纳入柑桔、油菜、棉花、优质稻4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全省纳入优势产业带最多的县(市);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随着全市农业地位不断提升,市农业局也在荣誉上获得了大丰收。数次荣获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种植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植保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荆州市农业局综合考核为先进单位,荣获荆州市农业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20××年被市政协评为人民最满意单位,20××年在市政府三大建设评比中,获得政风洁廉公仆杯总分第一名。

  20××年农业和部门工作成绩斐然,完成了十件大事。一是松滋市农业检验检疫中心建成;二是成功承办全省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暨简化节本技术现场会;三是承办全省高产优质早熟油菜现场会;四是开通农业局局域网,初步实现办公现代化;五是成功举办松滋市首届柑桔产销衔接会;六是松滋市国家十五第一批优质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经国家和省验收合格;七是上明牌柑桔、八宝牌棉花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名牌农产品;八是成功承办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种子公司实现民营化,大湖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九是毒鼠强等剧鼠药清查收缴工作进展顺利,共清缴70余公斤,受到省和荆州市通报表扬;十是完成机关院内绿化、美化。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近几年来,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取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六优工程,大力推广十项农业实用技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市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20.4亿元,比1999年增1.6亿元,增8.7%;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2430元,比1999年增350元,增16.8%。

  1、农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

  粮食。今年复种面积121.3亩,比上年增11.4万亩,增10.4%,总产预计35.2万吨。其中夏粮20.4万亩总产2.69万吨,稻谷62.7万亩,总产27.5万吨,玉米11.8万亩,总产38.16万吨。

  棉花。今年19.31万亩,比上年增3.43万亩,增21.6%,预计总产1.39万吨,增0.13万吨,增10.3%。

  油菜。近几年得到突破性发展,1999年面积40.2万亩,总产4.12万吨,到2000年突破50万亩,面积50.4万亩,总产5.78万吨;今年收获面积55万亩,总产5.26万吨。

  柑桔。面积增加到20万亩,比1999年增加3倍,总产3.9万吨,增加到6.5万吨,增2.6万吨,增66.7%。

  2、农作物品种品质不断优化。

  棉花以鄂杂棉4号为主栽品种达到14万亩,占播面的70.3%;油菜以中油杂、华杂、中双系统系列组合为主,全市实现双低化,且杂交油菜达到50%以上;优质稻以两优培九、粤优938、红莲优6号、金优928为主,面积达到55万亩,占稻谷面积的73%;柑桔以早熟温州蜜柑、太田碰柑、纽荷尔脐橙为主,优质柑桔面积达到16万亩,占柑桔面积的80%。

  3、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我市棉花、油菜、柑桔被国家列入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我市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我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皮棉总产35-40万担,主要集中在平原湖区6个乡镇。全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55-60万亩,总产120万担左右,全部实现了双低化。柑桔近几年发展最快,20××年和20××年春耕面积分别达到3.7万亩、4.3万亩,总面积已达到20万亩,形成了危河流域脐橙生产带、北河库区甜橙园、红东线优质柑桔生产带、老城和陈店连线的沿江温州蜜柑生产带等四大柑桔生产带。

  4、五大板块经济产业带已成型。

  各地按照各自在五大板块内的分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各自的特色;山区板块黄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今年新增黄姜面积3160亩;丘陵板块水果生产已成主导产业,农作物制种规模达到4万余亩;平原湖区棉花生产稳定,面积17.9万亩,占全市92%;城郊板块花卉、蔬菜、水果三大产业占据城郊经济的主体地位。

  5、专业村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有产业化生产格局,全市重点建设了生猪、山羊、水果、黄鳝、黄姜、蘑菇、养蜂业具的地方特色的专业村184个。2002年底,按照《松滋市2002年专业村建设实施方案》考核验收,已的61个村基本达到专业村标准。其中,生猪品改专业村7个,生猪养殖专业村11个,水果专业村28个,山羊专业村5个,黄鳝专业村2个,家禽养殖专业村5个,双孢蘑菇专业村1个,黄姜专业村1个,养蜂专业村1个。

  (二)战胜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全面丰收

  今年6月底至7月中旬,我市连降三场暴雨,平均降雨量达403mm以上,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30年不遇,为我市历史上罕见。受灾涉及16个乡镇、2个开发区,360个村,8.9万户,47.62万人。农田受灾面积56万亩,其中水稻38万亩,棉花12万亩,其它6万亩。绝收面积达10.9万亩,其中早稻2.5万亩、中稻3.5万亩,棉花2万亩,其它2.9万亩。倒塌房屋4446间,漫溢渔塘23206亩,冲毁道路474841米,涵闸6561处,桥梁倒塌980座,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77万元。此次暴雨正值早稻成熟、中稻孕穗、棉花现蕾结铃时期,影响夏季收获、秋作物移栽,一场暴雨多季受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达半月的盛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突破50年来气象记录,我市最高温度达39.7℃,高温热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稻结实,但我市中稻结实率达到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灾害,农业部门及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导下,措施得力,夺取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35.2吨,棉花1.4万吨,油料549.9万吨,蔬菜109826万吨,柑桔万吨。

  1、及时抢种补种。全市改种面积109831亩,抢种秋玉米37622亩,早稻翻秋13859亩,秋大豆4680亩,蔬菜20603亩,其它33067亩。

  2、科学品种定向。棉花以鄂杂棉4号当家,示范种植D180、荆抗97-28等高抗抗虫棉品种;油菜主推华杂4号、中油杂3号、中双7号等双低品种;水稻主推两优培九、粤优938、红莲优6号、金优928,今年我市中稻结实率高于其它县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定向科学。

  3、运用优新技术。一是绿色食品技术。重点推广高效BT农药、种子包衣、频振灯、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有害物残留。二是轻简化节本技术。重点推广农田化学除草、水稻免耕抛秧、油菜免耕翻、果树生草覆盖等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三是设施技术。棉花营养钵育苗18.5万亩,双膜棉1.15万亩。

  4、强化植保服务。农作物病虫防治重点抓了水稻三螟、三病及稻飞虱、棉花两虫的防治,全市植保综防面积50万亩,化学防治面积150万亩(次)。一是强力推广频振灯。全市共推广频振灯600盏,灯光诱蛾达到3321盏。二是植保信息服务。全市印发《松滋植保信息》11期5.5万份。三是办好《病虫预报》电视节目,在病虫发生期,每晚9:10播出,收视率达到91.2%。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济建设的主线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用产业思路来研究、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通过壮龙头、建基地、跑订单、拓市场、强中介,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1、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在20××年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评选活动,我们申报了10家,有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银达利米业公司、云祺公司等3家被评为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望春花集团与加拿大万安利公司联合我市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年加工水果能力5万吨的浓缩果汁项目,该项目全套引进意大利橙汁加工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橙汁加工生产线,目前是长江上中游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果蔬汁加工基地。

  2、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迅猛。

  全市已发展中介组织682个,年经营额已达到4.3亿多元,网络农民13.53万户,覆盖面积71.2万亩。云祺生猪产销协会、天歌鹅业产销协会、兴民黄姜协会、街河市食用菌产销协会、柑桔产销协会等各种行业会应运而生,带动全市产业发展。

  20××年成立的松滋市柑桔产销协会,是全省第一家柑桔行业协会,我市是全省第一个柑桔产业实现行业协会管理的县市。近3年来全市新开发柑桔基地8万亩,协会统一供苗500多万株,每亩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发放光碟220盘张。苗木供应实行协会采购,乡镇参与,专家签字,终身负责,柑桔销售以协会为平台,以主导销售、健全网络、统一价格、提高效益为方针,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柑桔价格,使果农获益。去年全市新上柑桔产后处理加工生产线6条,柑桔成功出口北美40吨。今年9月,由农业局主办、协会承办的松滋市首届柑桔产销衔接会成功举办,全国11个省22个县市57名客商与会,现场签订柑桔销售合同5500万斤,合同金额2200万元,解决了柑桔卖难问题。

  3、私营农庄方兴未艾。

  私营农庄是我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据统计,全市农庄已发展到511家,农庄面积33555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6%。累计完成投资4129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4426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667.5户,占总农户数的15.4%,带动农户建基地20908亩,吸纳社会劳动力5660人,引进示范新报品种105个,采用新技术48项。无论农庄规模大小,均起到了适度规模经营、实用技术示范、增强市场主体地位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先行者和领头雁作用。如我局退休老局长刘深壁同志创办的滋华种植有限公司,创建6年多来实行公司化运作,已累计投资100多万元,目前已拥有果林面积500亩,有长期雇工20人,固定职工7人,带动周边8个村发展优质水果2000多亩。

  (四)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符合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的要求,才有市场竞争力。我市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以此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20××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以山区、丘陵、平原、城郊、危水旅游等五大生态区和八大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农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畜牧养殖工程、水产养殖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危水生态旅游建设工程)为重点建设内容,抓了5个生态示范乡镇,5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500个生态农庄,5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工程.市特科所、老城白龙埂柑桔场、陈店荷花冲村被省农业厅评为生态农业基地。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用工业的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年,我市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以柑桔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制订了《松滋市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兴办了市水稻原种场和沙道观兴裕村两个千亩柑桔标准化示范基地,并以现场会形式召开了柑桔标准化生产动员会,使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迈开关键性一步。今年,我们以市柑桔产销协会为依托,与市特科所等10个柑桔场签订了标准化生产责任制,兴办了万亩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生产无公害柑桔2万吨,为争创全省柑桔出口基地奠定了基础。

  3、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去年7月份我市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制订了全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及优惠奖励政策,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市政府奖励1万元,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奖励5000元。确定了首先在柑桔、西瓜、茶叶、蔬菜、水产品、蜂蜜、食用菌、果汁等八大类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行动。我市上明牌柑桔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今年3月份获得省无公害食品标识,柑桔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工作正抓紧进行。我市还有一批农产品如银达利稻米、望春花果汁等品牌正在着手申报绿色食品标识。

  4、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经过几年的培植和扶持,我市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如市特产开发公司、湖北望春花果汁公司、天颐油脂公司、银达利米业、金松种子公司等逐步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品牌如上明牌柑桔、八宝牌棉花、宇丰牌种子、东原牌棉种、宝利牌西瓜、南丰牌盐菜等品牌在市场上声誉逐步扩大。今年11月份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议审定,全省推荐了24个农产品名牌品牌,我市的上明牌柑桔、八宝牌棉花榜上有名,荆州市总共被推荐4个,我市占有其二。

  (五)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服务三农是农业部门的神圣使命。近几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从20××年开始在乡镇农技站试行事企分离,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原则,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专职技术推广人员,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分流出来的经营人员,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农技推广网不破、线不断、人不散。大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农技人员以身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一起干,不仅加快了新技术推广步伐,也为自身创造了一定的效益。全市16个乡镇农技站已有20个农技人员兴办了农技示范场,投资300多万元,示范新品种15个,新技术20多项。

  2、逐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

  我市是较早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县(市),20××年五站合一在荆州市率先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定编24人。20××年我市被纳入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和省农业政法示范县建设,购买数码摄像机一台,数码相机一部,完善了交通、通讯设备,建立了完备的农业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成立了局长张启义为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农业行政执法督查组,实行政务公开,做到两有三挂四上墙,制订了《松滋市农业行政执法督查办法》,完善了农业执法四制。自实行综合执法以来,2002年农业执法大队被评为全市十星级文明单位,有14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无一名执法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没有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和扰民现象发生,所办到的案件也没有一例因复议、诉讼而改判或败诉。

  3、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四)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农业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省市农业农村会议及县经济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突破,四项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庆云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通过全局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农民培训,为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科技下乡培训:认真落实“农业科技促进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制定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结合项目实施和“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等活动,抓住冬春农闲有利时机,在广大农民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学习热潮,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核心,积极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发挥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支撑作用。201*年,开展了13天“送温暖科技下乡”活动,散发科技资料15000份;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620人。

  二是阳光工程培训:20××年阳光工程从注重转移培训变为注重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我县承担省、市安排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1460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6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9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病虫专业防治100人;种子经销员100人;农药经销员200人;蔬菜园艺工100人;畜禽养殖员60人。庆云县有6个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每乡镇万亩示范片各培训15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共计900人。现在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

  三是“双晚技术”的推广为粮食“十连增”奠定了基础。“双晚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之际适当晚收,适当延长玉米的生长期,达到增加玉米千粒重的效果,同时小麦适期晚播,即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这对防止小麦越冬前疯长、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极为有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10月26日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专门的宣传报道,这对推广此项技术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粮食高产创建取得新成效

  1、小麦高产创建。20××年,常家镇、尚堂镇、庆云镇、东辛店镇、中丁乡、徐元子乡6个乡镇作为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在6个乡镇内各建十、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做到了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到位,对示范片、标牌、资金、档案等进行了规范管理,经德州市专家考核验收组实打验收,十亩攻关田亩产648.3公斤,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27.3公斤,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02.5公斤,达到预定产量目标,为全县小麦均衡增产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

  2、玉米高产创建。按照“稳定夏粮,主攻秋粮”的工作思路,全县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重点乡镇(尚堂镇和常家镇)筛选出二万亩玉米高标准示范方进行高产攻关。按照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年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统一供种工作的通知》(德政办字[201*]3号)文件要求,二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内实行了玉米免费统一供种,品种为郑单958,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深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201*年10月3日,山东省农业厅委托德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庆云县玉米“十、百、万”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验收,十亩高产攻关田产量为925.23公斤/亩、百亩高产攻关田产量为850.52公斤/亩、万亩高产攻关田产量为683.26公斤/亩,全面完成了预定产量目标。

  通过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我县粮食产量又创历史新高。20××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32.2万亩,比去年(32.3万亩)减少0.1万亩;平均亩产465.9公斤,比去年亩增10.5公斤,增产2.31%;总产15.0万吨,比去年(14.71万吨)增加0.29万吨,增产2%,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玉米种植面积33.23万亩,收获面积31.79万亩,单产508.4公斤,比去年亩增11.8公斤,增产2.4%;总产16.16万吨,比去年增加0.16万吨,增产1.07%。全县小麦、玉米总产31.16万吨,比去年(29.71)增产1.45万吨,增幅4.88%,全县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三、蔬菜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按照“稳粮、调棉、扩菜”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园区建设。今年新增蔬菜标准化园区4个,即绿色蔬菜园区1个、300亩以上蔬菜园区2个、1000亩露地蔬菜园区1个。全县百亩以上的蔬菜园区达到12个,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2万亩、大小拱棚2.3万亩、露地蔬菜3.5万亩,实现总产22万吨,总产值4.5亿元。

  1、新增鲁丰科技绿色蔬菜园区(东辛店镇张货郎村)一个。该园区于201*年春季开工建设,建设规模220亩,其中日光温室160亩,大拱棚60亩,投入资金350万元,现已全部投入使用,种植蔬菜种类有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采取“五统一”管理模式,全部达到绿色蔬菜标准。

  2、新增30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2个。一是东辛店镇南赵村大棚蔬菜基地310亩,种植品种有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当年实现总产1800吨,产值390万元;二是尚堂镇菜张村大棚蔬菜基地300亩,种植品种有西瓜、茄子、大白菜等,当年实现总产1700吨,产值370万元。

  3、新增1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1个。鲁丰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蔬菜基地1000亩(中丁乡甄张村),主要种植品种辣椒(望都椒)、大葱等,现收获鲜辣椒1200吨。

  按照突出“有机”,主攻“绿色”,全面实现“无公害”的要求,提高蔬菜生产标准,搞好“三品”认证。20××年申报“三品”认证24个,已批复12个,12个等待批复。一是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个品种有韭菜、大葱、辣椒等,现已获得有机蔬菜转换认证;二是尚堂镇龙祥牛奶获无公害产品认证;三是尚堂镇富满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蔬菜2个品种(黄瓜、西瓜),现已完成申报材料、环评和产品抽检,等待认证机构发证;四是中澳集团申报的10个有机食品已全部上报国家绿办,等待批复。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发展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县政府成立了现代产业领导办公室,县分管领导亲自抓,调度各个产业的日常工作,随时掌握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县要求,与企业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经营情况,积极为企业争取资金、项目,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好服务。201*年,协助庆云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晋成功升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鼎力集团、中澳集团、鲁丰科技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落实计划内贷款8100万元,贴息额度177万元。5月份,省农业厅、财政厅下达了201*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省级财政贴息计划,鼎力集团列入201*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省级财政贴息计划。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文件要求,我县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部通过监测;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除德州君庆纺织有限公司没有提供监测材料外,其他三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部通过监测。201*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农产品加工在建项目1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续建项目4个。预计到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新增投入9.1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95.17亿元。

  按照“加快发展、加强服务、完善管理、提升水平、注重规范、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制定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实务》,3月31日农业局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了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201*年,我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4家,经营范围涵盖了种养殖、林木花卉、植保、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农业各领域;培植市级规范社26家,省级示范社(鼎力红枣种销专业合作社)1家,跨入全国示范社(春满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1家。

  五、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为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执法水平,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农业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使每一位干部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有法可依,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3月份启动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在夏种期间,为防止制售假冒伪劣肥料,确保了农民用上放心肥,对种子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城区和各乡镇的种子经销户进行了多次检查,针对一些不法种子经营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私上包装,销售未经国家、省审批的新品种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严格落实农药备案登记制度和高度农药定点销售制度,已备案农药经营商户87家,备案农药产品197个。设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5家,5家都设有高毒农药专柜和高毒农药销售台账,购买高毒农药凭身份证实名制购买,并说明施用作物。通过电视、科技下乡、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强执法宣传力度,提高了广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201*年,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1520余人次,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共计8000多份,共查获假冒伪劣种子1.7吨、农药204箱、肥料16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5万元。

  六、惠农政策项目落实到位

  (一)小麦直补。为圆满完成201*年小麦直补工作,我县农业局、财政局、监察局、检察院联合行文下发了《20××年小麦种植面积核定工作实施方案》,对201*年小麦直补面积核实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直补面积核实阶段,我局及时跟进,对各乡镇及时调度,随时跟踪,科学把握工作进度和核实范围。在公示时期,对108个村小麦直补面积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201*年全县落实小麦直补面积32.19万亩,发放到户小麦补贴资金3863万元。

  (二)良种补贴。20××年共争取良种补贴资金687.7万元,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2.33万亩,每亩补贴10元,补贴资金323.3万元;棉花2.699万亩,每亩补贴15元,补贴资金40.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32.39万亩,每亩补贴10元,补贴资金323.9万元。

  (三)小麦“一喷三防”项目。今年我县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全面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现了全县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每亩5元,全县32.19万亩小麦共需补助资金160.9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专项补助资金160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0.38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0.57万元。由政府公开招标、统一采购“一喷三防”所需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各乡镇按小麦面积制定物资分配方案、发放到村,由村委会组织农户进行适时喷防或村委会与植保服务组织签订喷防协议,对全村麦田开展集中喷防。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由机防队进行统一防治,确保了防治效果。全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及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所有麦田“一喷三防”3次(增喷绿K金丰硕一次),普通地块至少2次,成效显著。项目实施建立了项目档案,细化了工作台账,各乡镇面积落实和物资发放情况均登记造册,以村为单位进行了张榜公示,公示期5-7天,并留好影像资料上交县农业局。

  (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年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完成了五项工作:一是完成土样采集和分析500个以上;二是布置露地芹菜“2+××”田间肥效试验3处,玉米、小麦微量元素肥效试验各2处;三是与全县粮食高产创建相结合,在常家镇、尚堂镇各建成1个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在全县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村各建成1个20亩以上的示范方,在100个行政村设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四是为全县3万农户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为蔬菜种植户和种田大户采集土壤样品692个,化验土壤样品551个,设置墒情监测点8个,每月10日、25日监测墒情2次,已发布墒情监测信息16期,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12次,发放宣传技术材料32000余份。五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0万亩,示范区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今年推广应用配方肥5000吨以上,其中小麦示范田施用配方肥710吨,玉米示范田施用配方肥750吨。

  (五)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项目。20××年2个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同时上报了1个大型沼气储备项目。对全县沼气池及服务网点进行了抽查,户用沼气调查了东辛店镇李壮宇村、北赵村,尚堂镇颊河冯村、颊河徐村4个村,对每户沼气池使用状况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服务网点调查了东辛店镇北赵沼气服务网点、尚堂镇颊河徐村服务网点,对他们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伟诺大型沼气工程也进行了现场检查。4、5月份组织施工队对20××年、20××年建设的沼气池全部进行了回访,建立了完善的建管统一制度。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五)

  过去的一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工作部署,坚持务实创新,深入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95.6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71.08亿元,同比增长7.9%。农业增加值106.88亿元,同比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68元,同比增长10.2%。在省厅组织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局再次名列第一。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一、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认真抓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买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到位,鼓励市内企业和种粮大户到产粮区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组织开展春耕备耕系列服务活动,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高效直播免耕、稻鸭共育、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面积达242万亩。不断总结推广“下梁模式”,积极组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加强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粮食生产等机作水平显著提高。继续开展粮食示范方高产竞赛活动,扩大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引种推广,全市共创办水稻示范方132个,面积4.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1%。建立耕地抛荒举报制度,设立抛荒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强化督促检查。通过努力,全市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增长,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考核指标。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8.79万亩,与去年持平,预计总产量89.50万吨,同比增8.5%,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

  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组织召开了全市西兰花产业发展大会、全市水果和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深入实施果茶优化改造工程。加大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台州市优势瓜菜工厂化高效种苗繁育中心和浙江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台州华考范文wWw.Zk168.Com.Cn分中心建设,初步建成椒江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场。加强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引进,“仙居鸡”、“温岭高峰牛”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并完成基因库建设。全市新建种畜禽一级场2家,二级场5家,新育成2个家禽新品系并通过了省级审定。

  着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再创百亿工程”为载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全市新发展了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3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组织企业申报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贴息和项目扶持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的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产值分别达到210亿元、126亿元,企业联结基地150万亩,带动农户65万户。深入开展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新完成规范化改造合作社113家。全面实施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在省内率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总数达到560家,销售收入超30亿元。启动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着力培育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批上规模、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全面组建了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台州市西兰花产业协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继续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2006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我市共有86只农产品获得金奖,金奖数名列全省第二,4只产品获得“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农产品”称号,我局还获得最佳组织奖称号。全市新增浙江农业名牌产品3只、台州名牌产品12只。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首次举办了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农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暨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说明会,农业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市共签约引进外资项目9个,协议外资2188万美元。扎实推进温岭市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至今该市共办理农险业务1131笔,保费收入260.45万元,保额4966.5万元。

  三、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走出去发展,全市农业“走出去”发展态势强劲,有4万多农民在外创业,建立生产基地558万亩,产值达到37亿元。加强与重点地区的交流合作,组织县(市、区)农业局长和有关企业相继赴新疆、福建等地考察,成功举办了“台州—镇江”农业合作交流会,并签订了两地合作交流协议。注重维护在外创业者权益,积极筹建异地农业合作组织,成功组建了苏州(台州)西瓜产业协会,并妥善处理多起在外经营纠纷。不断加强农产品推广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台州市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全市新组建了5家农产品配送中心,总数达到17家,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加大农产品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组织企业参加了浙江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会和第四届北京农交会等各种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茶叶、水果等优质农产品评比活动,成功举办了台州市西兰花产业推介暨产销对接会。积极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加强政企合作、部门合作,推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到5.58亿元,同比增长23.57%。

  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部署开展了第五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和生产技术推广。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今年新增3个省项目,目前已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继续抓好绿色农产品认证,全市新认证有机食品6个,绿色食品19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8个,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个,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92.87万亩。进一步加强安全农产品质量管理,继续扩大农产品产地编码应用试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开展了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加强监管员队伍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华考范文wWw.Zk168.Com.Cn测和巡查,进一步规范认证单位的标识使用。启动绿色农产品产销直挂试点和放心门店建设,不断推动农产品市场准入。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规模养殖场治污,全市18家大型养殖场通过专项治污整治,全部通过了验收,提前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积极推进畜牧生态饲养小区建设,天台生猪生态繁育小区和温岭市肉鸽养殖示范小区建成投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并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立项。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减少源头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广应用面积分别达到80.3万亩、55.38万亩。

  五、坚持依法行政,农业法制和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强化。

  全面实行农业依法行政和执法责任制工作目标管理,完善农业法制监督和行政执法制度,建立执法案件质量检查和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农业法制宣传,组织开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继续开展农业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全市新增2家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组织开展8次集中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农资经营网点7150家次,查获违规单位269家次,收缴违规违禁物质18861公斤,发出整改通知书103份,立案查处146件。不断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召开全市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市85%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信用管理范围。重视和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抓源头管理,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建设和专项整治活动,农机事故实现稳中有降,全面完成省厅和市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建立县(市、区)责任考核制度,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和涉农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全市未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和群体性事件。启动实施“百万农民学法维权工程”,认真做好信访和综治工作,办理各类信访案件108件,调处65起、价值51.06万元农业生产事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好农民权益。

  六、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

  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加强病虫测报工作。全面实施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工程,部署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防治攻坚战,并取得胜利;稻水象甲、一枝黄花等检疫性疫情得到严密控制。继续抓好柑桔黄龙病防治工作, 9个县(市、区)均已通过省厅验收。进一步创新植物疫病防治机制,发展基层植保服务组织,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模式。

  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完善应急机制,落实各项免疫措施,开展冬春季和秋冬季集中免疫行动,全市共完成省定的免疫计划数100%以上,应免生猪免疫率达100%,应免家禽免疫率达99%,规模养殖场免疫率达100%。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开展禽流感和口蹄疫的抗体检测,建立完善消毒制度,防止疫源传播。加强流通市场监管,严格实行家禽产地检疫制度、备案登记制度、报验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凭检疫证上市交易制度,杜绝无证家禽产品上市。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开展动物防疫实验室建设,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开始启用。不断创新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开展动物防疫户籍化管理试点工作。

  七、继续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农业和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账户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村级接待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指导性意见。组织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督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责成有关单位整改。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千村审计”活动,全市共完成764个村审计和1136个村财务清理检查,审计集体资金21.64亿元,审出违纪违规金额2957.1万元,立案18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并确定椒江区为试点单位。进一步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8.4万亩,土地流出农户数22.6万户。此外,还在温岭、椒江等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部署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动农场改革和发展,全市农场确权率达到97%。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畜牧兽医局,机构升格,编制扩充,乡镇改革也基本到位。技推广体系改革也在困难中迈出了步伐。

  八、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及网络资源优势,“十万农民信箱工程”和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完成。

  坚持依托乡镇,整村推进,加强培训,扩大宣传,不断推广应用农民信箱。至年底,全市共建立了5389个农民信箱联络点,农民信箱注册用户25.8万户,启用率达到95%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3.3万注册任务,用户数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发挥农民信箱作用,及时发布农业政策、市场行情、农产品买卖信息近万条,深受农户欢迎。结合农民信箱工作,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市新建立了110个农村信息服务点。

  继续加强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全年共完成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3505名,其中新型农民培训5132名,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培训27107名;农广校招生453名,浙大远程教育招生72名,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全市50%的县(市、区)建立了培训中心。发挥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启动3个村级农业科技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试点工作。

  九、积极开展“人民满意机关”创建活动,农业部门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人民满意机关”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六个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文明型)。部署开展“联村进企入户”活动,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建立综合调查联系制度,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组织开展十大重点课题调研和黄岩西部绿色农业开发区专题调研活动,完成《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做好全市性会议材料及“三农”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强农富民送科技”和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农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开展“农业恳谈日”活动,举办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座谈会,及时办理提议案,加强农业部门与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我局直属机关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中国农业台州湾网站和浙江农机化报的作用,加强农业政务信息工作,不断扩大我市农业对外宣传。建立重点工作领导联系制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和县(市、区)农业工作综合考核制度,开展畜牧兽医系统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办公自动化,加强后勤管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开展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工会工作,机关氛围更为活跃。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六)

  20××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大力发展农业“三品”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进程,较好地完成了20××年的工作任务,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1、农业生产。全市20××年完成春播农作物43.80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完成播种面积19.45万亩,(早稻14.59万亩,玉米和其它粮食作物4.86万亩);完成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67万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2.6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目前早造农作物长势良好,早造生产有望夺取丰收。

  2、畜牧水产养殖业。受肉猪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201*年全市生猪饲养量60.6万头,其中存栏30.1万头,出栏30.5万头,同比基本持平;期末能繁母猪存栏3.15万头, 同比略有下降。三鸟饲养量264.4万只,其中存栏102.7万只,出栏161.7万只;牛羊饲养量5.36万头,其中存栏3.29万头,出栏2.07万头;畜禽肉类总产量2.29万吨。淡水养殖总面积为2134公顷,水产品上市量为3155吨,增长2.1%。另外孵化鱼苗4000万尾,投放鱼种产量370万尾。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

  (一)继续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为推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创建成效,20××年我市采取了系列措施,继续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一是加大创建力度,不断扩大示范片面积,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到全市12个镇乡。通过强化落实责任,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加大创建力度,促进粮食大面积平衡增品”工程建设;同时以广州市挂扶××为契机,积极联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农业企业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交流,引导相关企业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在继续举办××菜心节的基础上,着力筹备××水晶梨品尝会,并以此为平台,提高××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

  (四)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20××年,我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标识认证,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01*年,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菜心认证4个,有机食品转换6个(油茶、菜心等),新增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企业5家,产品6个。目前,全市被国家和省认证或认定有机食品产品28个;绿色A级食品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86个。

  (五)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实施《201*-201*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连府办[201*]6号)以及《××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试行)》(连府农[201*]1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立的合作社从制度、组织机构、办公场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指导,同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积极筹备组建合作联社,并大力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通过努力,20××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94家。

  大力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我市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工作部署要求,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各镇(乡)选一个村委会开展试点。目前,正在做准备工作,已经印发了部分资料,在党校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专题讲座。

  (六)加强科技服务与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和送科教下乡宣传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利用集圩时间,深入到各乡镇、街道进行科技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种资料21800余份,解答咨询人数3900多人次。二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邀请了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我市分别举办了种养技术、沼气技术劳动力转移和农机推广技术学习培训班,培训人员1060人;三是大力加强水果、畜禽、蔬菜、粮食、水产等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 ,201*年共引进蓝莓、薄壳核桃、冬枣、齐华占、粤油丝苗、黑皮花生等农业新品种23个。

  (七)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活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依法行政,加大农资产品的执法力度。通过受理举报、市场巡查等综合执法手段,将联合执法行动与日常监管、查办案件相结合,认真受理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投诉和举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农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狠狠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201*年1至11月份共开展农资打假67天,出动执法人员995人次,检查了全市12个乡镇的农贸市场和农资经营店铺197家/次。没收和责令退回无证照经营及违法经营杂交水稻种子和杂交玉米种子106.1公斤;查封假冒伪劣农药产品5个品种共200多包(瓶),净重20公斤;共查处违法案件4宗,结案2宗。

  二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发出病虫害防治测报6期。认真做好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发动群众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发生。

  三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动植物检疫、防疫工作。201*年完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农产品取样抽检1050份,配合××抽检2次,并做好样本检测及数据输入和上报。加强畜产品流通监管。对全市畜禽经营户实行登记监管,对检疫人员加强了检疫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检疫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杜绝了检疫违规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检疫质量进一步提高。201*年检疫生猪19.2万头,约占生猪出栏的70%,生猪凭证凭标进场率达到100% ,对无证的进场生猪则进行严格补检,对屠宰检疫发现的病、死猪严格按照“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处置,严禁病害肉进入流通环节。

  强化大路边、保安两个省际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严格行使监督、检查职责,对进出省境畜禽及运输车辆严格查证、验物、消毒、登记,严防疫病传入传出。据统计,201*年两个站共检查畜禽运载车辆1816 车次,检查生猪、牛、家禽共21万多头只。在检疫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三乱”违法行为,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四是常抓不懈,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定期召开农业安全生产会议,制定《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坚持“谁主管、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拖拉机、渔业船舶的登记、证件核发、安全技术检验以及危化品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抓安全;“春运” 、“五一”、“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农机、渔业执法人员深入乡村或河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出动检查拖拉机217台次,检查船只189艘次。201*年没发生重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

  (八)认真开展扶贫“双到”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人、责任到人”帮扶工作,我局积极组织开展对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并将挂扶干部具体安排到村、到户,同时扶持水稻、花生、蔬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给贫困户大力发展生产,并积极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促其早日脱贫。

  (九)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惠农业政策

  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将××发展农业的相关政策和实用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抓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一事一议”等政策的落实,严格审核有关数据,杜绝虚假冒领情况出现。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七)

  20××年,我市农业工作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工作上水平,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现将201*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种植业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910.8亩,其中:小麦11102亩,平均单产267.2公斤/亩,其中350公斤以上的面积2435亩。种植玉米30793.8亩,薯类1000亩,豆类15亩。

  201*年种植棉花面积143.2708万亩,平均单产皮棉103公斤/亩,总产14.769万吨。其中亩产皮棉180-200公斤面积7.9604万亩,亩产皮棉200公斤以上面积1.667万亩。

  种植蔬菜17968亩,其中:设施蔬菜14230亩,露地菜面积3737.9亩。种植西甜瓜2552亩,中药材4150亩,其中:甘草4100亩,枸杞50亩。种植苜蓿9089亩。

  二、工作亮点

  (一)结合农业用水形势,认真落实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一是全力推广棉花滴水出苗技术。201*年完成了15.715万亩棉花播前滴水出苗技术的推广任务,完成了计划的103.39%。二是狠抓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面积达1200亩,经测产,示范田亩产皮棉均达15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皮棉达215公斤。三是继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7.3万亩,项目区覆盖72个村,指导服务农户数19325户。建立一个1260亩香梨测土配方项目高产示范区。四是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在普惠农场、包头湖农场分别安排5000亩“新陆中56”和4000亩“新陆中54”两个棉花新品种的示范,同时示范一膜两管机采棉栽培模式3万亩。

  (二)认真落实棉花价格目标价格改革工作

  为准确核实库尔勒市棉花种植面积,全力配合好自治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特派我局牵头认真抓好此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宣传实效。农业局认真组织,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此项工作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二是市政府下拨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此项工作,为落实好市财政支持棉花价格改革工作专项资金的使用,我局积极配合,为各乡镇(场)及时购买了GPS、钢卷尺等丈量工具,为参加核查的工作人员购买了防护劳保用品等。三是抽调骨干,认真复查。由农业局牵头组织抽调相关单位业务精、能力强的4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了6组棉花面积核查小组,对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进行复核。共抽查种植户3536户,实地核查棉花面积41.8万亩,核查结果总误差2.19%,全市棉花上报面积总体合格。四是认真督查棉花种植证明的发放情况。分派15名工作人员驻乡督导种植证明的开具情况。

  (三)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建立了设施农业信息平台。对全市的2336座温室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菜农和温室档案。给温室种植户中发放生产记录。二是建立设施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核心示范区60亩,通过技术培训辐射推广500亩。三是认真开展“三品一标”工作。已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申报了8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绿色食品。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获证企业进行检查,检查市场、超市贴标情况,纠正绿色食品企业包装及企业信息码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库尔勒市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实验室管理认证,成为全疆第二个县、市级第一个通过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二是认真开展农药残留速测工作。今年,在18个农产品检测站(点)共抽检蔬菜和水果样品8150个,合格率达98.8%。三是加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联合检测。截止目前,开展了1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联合检测工作,共抽检蔬菜样品1100个,检测合格率达100%。

  (五)做好农机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农机化管理水平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98196千瓦,拖拉机拥有量20586台、总动力422809千瓦。拖拉机和配套机具比达1:2.2,综合机械化水平67.9%,农业机械化作业总收入22004万元。一是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年共执行补贴资金2098.957万元,受益户1589户,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064台。自治区农机局直接对普惠棉花专业合作社补贴两台采棉机80万元。二是认真开展机械化技术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工作。订制了1台3膜12行棉花精量播种机,并专门订购1套GPS卫星定位自动驾驶设备。三是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全年共完成棉花精少量播种128.334万亩,机械化节水灌溉77.05万亩,建成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区2000亩。四是积极举办新型机具演示会。今年先后向农民展示了卫星定位拖拉机自动驾驶、棉花滴水出苗播种、大马力拖拉机犁地整地作业、拖拉机果园遥控操作、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电动修枝剪、无人机喷药、棉杆收获、揉切、粉碎作业、残膜回收等技术。五是加强“平安农机”示范建设。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4个,示范村38个,示范户4870户,已通过州级验收未命名的示范乡4个。

  (六)严格农业执法,坚决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入春以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800余人次,重点检查农资经销店、农机经销户等,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种子市场管理。通过检查、暗访、举报等多种形式,对种子市场开展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市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13人(次),检查企业经营门点326家(次),查获种子案件1起,调解因种子引起的投诉案件5起。认真开展田间检验工作,检验面积达9万余亩。二是开展农药化肥市场清理整顿。共检查农资经销店310余户,立案24起,结案24起,罚没收入6.05万元。调解农民投诉案件19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其中为上户镇哈拉苏村一组村民调解赔偿款60万元。三是加强田间路查工作。围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共检查拖拉机11540台次,纠正违章784次。目前,全市反光警示标志粘贴率达99%,农机事故发生率为零。四是严格市场准入制,认真开展农机市场综合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综合检查3次,接受群众咨询110余次。严格审核市辖区内70个维修网点、72个营销网点的270余名营销人员的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和农机营销资格证,确保办证率为100%。全年新增维修人员25人,营销人员25人。五是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共调解农机投诉12件。挽回经济损失4万元。六是植物检疫工作扎实开展。今年,在疆内调运的棉花种子245吨、开据调运检疫证118份,保证调运种子带证率100%。

  (七)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认真开展减负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依法依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0起。针对兰干乡要求开展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目前,已在兰干乡结帕尔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筹备工作。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全部完成普惠乡三村20××-20××年6月集体经济实地审计工作。审计资金总额1750万元,计帐内票据9790张,共审计出违规资金104.08万元。清理托布力其村2008-201*年财务情况,审计资金总额4156732.22元,审计帐内票据1675张,审计出违规资金1444256.25元。三是认真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据统计,全市减负总额633.74万元。严格把关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今年全市共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65个。截至目前,共审核32个单位,已批复符合筹资筹劳程序和标准的5个单位,现有5个村完成筹资款收取工作,共筹资117万元。四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我市共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46家,较上年新增121家,合作社成员数7516人,带动农户数6500人。帮助3家合作社进入自治区级示范社,全市自治区级示范社达9家。组织部分合作社参观库尔勒市金久诚香梨合作社现场演示林果喷雾机使用效果。组织5家技术服务类合作社和公司进行香梨管理技术比武活动。组织10家合作社参加第十三届那达慕运动会农产品展销会。

  (八)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项目。目前已上报和落实各类农业项目10余个,争取上级资金2500余万元。谋划、储备并分解落实6个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已陆续展开,201*年预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10人。农机购置补贴、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老旧温室大棚改造、棉花高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等项目已相继实施,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九)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工作

  4月23日、4月29日、5月8日、5月22日四次大风、沙尘暴等天气给我市棉田造成严重损失。4次累计受灾面积56.3167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292亿元。灾害发生后,农业局立刻安排部署当前抗灾救灾工作,成立了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奔赴田间地头,安抚民心,指导救灾工作,并安排人员及时上报灾情,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目前已发放市政府救灾资金200万元,预计保险理赔达到5000万元。

  三、主要工作协调发展

  (一)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我市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种植面积和播种质量的双落实。合理规划安排果粮间作的同时,稳定粮食净播面积,着力加强技术服务,协助各乡(镇)场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粮食增产、增收。201*年完成粮食种植任务42910.8亩。

  (二)加强乡镇企业管理,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2家、州级龙头企业有8家。帮助库尔勒金友联果业、巴州龙果餐饮有限公司等争取到特色产业直补、休闲农业贴息等105万元,并认真做好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检测工作。

  (三)当好领导参谋,及时指导生产

  一是搞好农情调查,了解生产动态。二是积极做好农业信息统计工作,当好参谋。截止目前,向各相关部门上报农业信息490余期,印发各类技术资料8万余份。三是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年初以来,发放病虫情报15期,电视预报6期,病虫动态25期。四是加强重点病虫害防控工作。截止目前,病虫害发生面积64.8亩(棉蚜,叶螨),对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棉田防治3-4次。五是做好《梨城农业》的编辑出版工作,今年已编辑出版10期,发表各种农业信息、新闻、生产动态,政策措施、先进技术等文章400多篇。该报已成为我市宣传党和国家惠农政策,展现我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风采,服务指导我市农业发展的平台。

  (四)加强种子良繁工作

  根据上年销售、库存情况以及我市水情,安排在普惠、哈拉玉宫、包头湖等地繁育6个品种10800亩,预计收回原料毛棉籽1500吨,加工成品800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高新节水农业是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二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补贴力度不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作物产业单一,致使土地耕作制度不合理,连续生产单一农作物时间太长,造成土地有机质下降,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严重。四是土地流转的速度慢、规模小,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不大,农民综合素质低,农牧民培训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wk114.cn/wenku/6623.html
最近更新/ NEWS
推荐专题/ NEWS